舞鹰雄流传于广东湛江市下辖的
赤坎区、
廉江市、遂溪县、雷州市客路墟、企水镇、唐家镇等地的传统
民俗舞蹈,是广东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传在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今廉江新华镇一带就有舞鹰雄活动,已有近三百年历史。
简介
舞鹰雄是广东
湛江市的民间舞蹈,流传于广东湛江市下辖的
赤坎区、
廉江市良垌镇、河堤 、
安铺镇等镇、
遂溪县、雷州市客路墟、企水镇、唐家镇等地,已有几百年历史。舞鹰雄结集舞蹈、武术、杂技于一体,颇具特色。其中廉江市
良垌镇竹园村的“舞鹰雄”,以其内容丰富,技巧高难度惊险著称。廉江舞鹰雄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关于舞鹰雄的起源:相传以前
雷州半岛北部有座大山,山高林密,飞禽走兽众多,其中鹰(为山鹰)、雄(为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常在一起嬉戏觅食,一天鹰、雄因猴子挑衅而恶斗,互不相让,后经大肚佛相劝言和。人们观之,甚是有趣。
又传鹰、雄能驱邪镇妖,迎祥纳福,于是人们便模仿鹰、雄嬉戏相斗的情景,创造了舞鹰雄这一形式。久而久之,舞鹰雄便逐渐成为当地一种民俗活动,逢年过节,都有舞鹰雄的习惯,祝贺节日,喜报平安,以示同庆。
发展历史
廉江舞鹰雄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据廉江市竹园村老人陈兆明(1917-)说,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两家滩一带已有舞鹰雄活动了。民国元年(1912年)电白人李季彪(1862-1919)来两家滩传授武术从而丰富和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艺术。但传至梁应清(1850-1923)、梁卓锦(1875-1932)时,舞鹰雄的表演仍只能在地面表演。而传至梁荣章(1900-1990)、梁宝琛(1941-)时,他们在原基础上,创造了用一支4米高地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险措施的情况下,运用气功、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度技巧,大大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水平。
遂溪舞鹰雄
湛江市遂溪县殷屋鹰雄艺术团,于清朝末期,由村拔贡殷体仁任命殷双为团长,成员五十八人。殷双团长积极努力带头,发动全体成员十五天内搭起一座约八十平方米简陋的馆舍成为最早习练“舞鹰雄”的地方。建馆后,邀请民间艺术界“舞鹰雄”出名的师傅,同时又邀请优秀名师简家叙,传授民间艺术“龙、蛇、虎、豹、鹤”,“南拳北腿,刀、叉、枪、棍”等多种技艺,受到当朝民间艺术界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赞赏。黄略镇殷屋村鹰雄团是农民自发组织、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近年来,遂溪县殷屋鹰雄艺术团文艺工作者在其原貌和原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挖掘与创新,使舞鹰雄艺术表演进一步完善,增添了新的时代色彩,焕发出新的生命,尤其是体现和谐主题。
表演形式
舞鹰雄由二人舞雄,二个单鹰,一个大肚和尚,一个猴子,六人组成表演队。
雄的基本动作有摇头摆尾、豹子卧洞、风点头、犀牛望月、乌龙铲地、举人燎天、猛雄点水、昂首喷水、金猫洗脸、龙舟飞步、仙人景观、侧首抖云等动作套路。
主要道具:雄头用铁丝竹片扎成头框架,糊纸贴色皮,批布雄皮。鹰用铁丝扎鹰头、鹰身,两翅用铁丝、藤条扎手柄。蒙布与身相连,皮面贴羽毛而成。其基本动作有展翅、微风拂柳、苍鹰朴雄、大鹏展翅、雁鹰打沙、饿鹰扑食、飞鹰抹嘴、展翅摩云、仙人打伞、飞瀑流泉等套路动作。
该舞的表演程序,主要是通过表演与雄在山上生活习惯和被猴子大肚佛的挑动,展开一场互不相让的争斗过程。在打击乐的快、慢和抑、扬、顿、挫的烘托下把舞蹈的高难度的精彩表演出来。现已发展双鹰四杆,令人叫绝!在1994年、2000年、2003年曾三度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在省市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多次获金奖。
代表艺人和团体
代表艺人是梁卓锦,梁荣章和梁宝琛。
梁卓锦(1875-1932),男,广东廉江市新华镇竹园村农民,十岁随父练武术。二十岁为武馆传人,善舞鹰与雄并传播技艺。
梁荣章(1900-1990),男,广东廉江市新华镇竹园村村民。八岁习武,在多年的传艺生涯中,系统地总结出了舞鹰雄的套路,继承发展了舞鹰雄高难度的上杆技巧,武德高尚,深得村民爱戴。
梁宝琛(1941-),男,广东廉江竹园村舞鹰雄的主教练。六岁随父梁崇章习武,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把舞鹰雄的动作套路规范和发展呢。创造了双鹰上杆,使舞鹰雄更具特色,为舞鹰雄增添光彩。
廉江市竹园舞鹰雄艺术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团队多年的努力付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央电视台曾三次现场拍摄播放舞鹰雄全过程;
1988年、1989年赴广州参加广东省首届和第二届民间艺术欢乐节;
1997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舞鹰雄之乡)”;
2002年1月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表演艺术大赛荣获金奖;
2002年5月参加广东民间表演艺术湛江邀请赛获金奖;
2002年10月参加广东省首届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获金奖;
2005年9月参加湛江红土文化艺术节荣获金奖;
2005年9月参加首届泛珠三角(广东汕尾)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荣获金奖;
2005年11月参加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荣获金奖;
2005年11月参加“第七届亚洲艺术节·欢乐亚洲嘉年华”汇演;
2006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2月参加广东省民间艺术汇演暨云浮南江文化艺术节荣获金奖;
2010年7月参加上海世博会“广东周”展演活动;
2011年2月参加厦门第七届元宵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民俗踩街活动;
2011年7月参加“岭南风情”全省农民文艺大汇演荣获金奖;
2011年12月,被国家文化部评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2年1月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2012年12月参加湛江市民间特色技艺展演荣获金奖;
2013年6月参加广东省第二届岭南文化民俗文化节;
2013年7月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汇演获金奖;
2014年9月参与创编作品《鹰雄相斗竞风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暨民间艺术表演奖评选活动获金奖,并荣获“山花奖”;
2014年12月赴广州与北京千手观音艺术团一起参加“中国梦·非遗情”演出;
2015年11月参加佛山秋色巡演活动;
2016年1月参加广东卫视跨年晚会;
2016年11月参加佛山秋色巡演活动;
2017年2月参加珠海市斗门区第十三届民间艺术大巡游活动;
2017年6月参加江门开平非遗日活动展演;
2017年6月参加廉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
2017年7月赴马来西亚参加中马文化交流演出;
2017年11月、12月两度赴北京在央视参加《魅力中国城》竞演;
2019年1月在湛江参加 “同一片海”湛江·海口春节联欢晚会;
2019年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录制;
2020年1月赴肇庆参加“2020请到广东过大年”巡游活动;
2020年9月《中国影像方志》 第650集 广东廉江篇·非遗记舞鹰雄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
2020年9月参加两广五市非遗民间艺术巡游展演暨第七届“广信风情”非遗民间艺术巡游;
2020年11月参加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文艺展演(湛江分会场);
2022年1月赴广州参加广东卫视龙腾虎跃大湾区春节晚会;
2023年2月赴广州参加广东省第三届《乡村振兴大擂台》活动;
2023年5月赴潮州参加中央电视台《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录制;
2023年10月参加湛江“相约国庆·舞动非遗”演出;
2023年11月参加佛山秋色巡演活动;
2023年12月赴海南省参加第二十四届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
2024年9月参加“我最OK”广东全民才艺大比拼(湛江赛区)荣获金奖;
2024年10月赴广州参加粤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演;
2024年11月参加廉江红橙文化节;
2025年1月参加广东年例村晚展演;
2025年2月参加方志广东《广东印记》之《舞鹰雄》专题拍摄;
遂溪县殷屋鹰雄艺术团还得到
湛江市民间艺术界,群众文化艺术馆、市委宣传部、遂溪县文化局、宣传部等单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殷屋鹰雄现发展有“雄鹰团”、“醒鹰团”两个团,分别于殷屋北边村和后沙湾村。
1983年,该团参加黄略公社举办的民间艺术比赛获一等奖,并且受到
茂名、
化州、坡头等各地邀请参加元宵节表演。
2004年7月该团出席
湛江市老人体育运动纪念节表演,得到全场领导和观众高度评价及锦旗留念;12月下旬参加湛江市首届民歌会大表演,同样得到全场领导和观众高度评价及锦旗留念。
2005年元宵节期间,受调顺、龙潮两村村委会和村民的邀请,参加两村举办的首届农民文化节表演,受到市委书记邓维龙等领导及群众的高度赞扬。9月中旬参加湛江市红土文化艺术节表演荣获二等奖,下旬赴北京参加2005北京第八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展演荣获金奖,哄动京城,受到市民和中外游客的热烈追捧。十一月代表湛江参加2005年
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与国际巨星成龙同台演出。十二月赴中山参加民间艺术节展演。
2006年元旦参加中山市民间艺术节表演获特别奖,元宵节期间,参加湛江市龙潮第二届农民文化节表演获金奖。
传承现状
由于当地农村经济欠发达、传承面临青黄不接等原因,舞鹰雄正面临生存危机,急待予以扶持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