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春牛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
跳春牛也称唱春牛、舞春牛,中国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流传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等南方地区。春牛舞又称牛头舞,壮语叫“拢娅歪”。“拢”即“跳”或“耍”之意;“娅”即女性;“歪”即水牛。春牛舞系壮族民间祭祀性舞蹈,流行于广南、西畴、马关等县的壮族布侬支系民间。一般只限在年节期间和丧葬仪式上才跳这种舞蹈。
春牛舞的主要道具,是用竹篾编制、用绵纸裱糊、勾画有牛头模样的面具,另用长约6尺左右的花格布缝制为“牛身”。跳舞时,舞者身穿“牛身”衣,双手举着牛头道具,踩着锣鼓点,摹仿着的各种动作而舞。舞者时而摆头跺脚,时而将身体旋转、翻滚,时而又跪拜四方,时而又跳跃奔跑。另一伴舞者头戴人头面具,手执刀棍,按锣鼓点作吆牛或舞弄刀棍等动作。再一伴舞者头戴猴头面具,摹仿猴子的动作,在“牛”前跳来跳去,以示戏牛取乐。因此,春牛舞在有的地方又叫戏牛舞。
跳春牛舞的人,仅限于男性,表演人数各地不尽相同。西畴县的壮族跳春牛舞为四人表演,有两人分别舞牛头,一人戴人头面具,另人戴猴头面具。广南县的壮族跳春年舞,由三人表演,一个耍牛头,其余一人戴硕大的人头面具,一人戴猴子面具。跳的动作都大体相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06 10:3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