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剧,可以定义为呈现于舞台的
戏剧艺术。舞台剧按内容可以分为
喜剧、悲剧和正剧;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
歌剧、舞剧、
哑剧、
诗剧、音乐剧、
木偶剧等。
舞台配套
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不仅
舞台的
配套设施日臻完美,而且舞台自身的功能愈发齐全——灯光的旋、扫、闪,装置的升、移、摇,音效可以在剧院环绕,影像可以在舞台升腾;舞台可以横移,舞台可以旋转,舞台可以云山雾罩,舞台可以呼风唤雨。
创作来源
舞台剧的剧情可以原创也可以根据小说、
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改编而来。舞台剧基本上采用“演唱+舞蹈+对白”这样的形式,再加上是现场演出,所以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另外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音乐、
剧本、造型、
舞台设计、灯光等专业技能,所以一台成功的舞台剧所具备的条件是很苛刻的。
现场劲舞
现场劲舞是舞蹈界的新舞种,是一种尝试,其特征是摆脱
古典芭蕾的形式和束缚,以自然的
舞蹈动作,自由地表现思想感情和生活,后来的许多舞蹈家继承了邓·肖的主张,又各自创造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表演情绪
表演情绪,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没有经过与对手的交流和体验而直接将生活中情绪的外在表象呈现出来的表演状态。这是非专业演员和学生在表演学习中最易走入的误区,因为这种表演方式似乎不容易被观众指出问题所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们首先注意的不应该是情绪的外部表现,而是情绪产生的内在逻辑,情绪的真正本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
演员在舞台上的情绪是通过以下表情体现:第一,面部表情。由面部肌肉和腺体变化来表现情绪,由眉、眼、鼻、嘴的不同组合构成,包括七种基本表情:快乐、惊讶、生气、厌恶、害怕、悲伤、轻视。最易辨认的表情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惯于“表演情绪”的演员对这七种基本表情掌握得比较好,他们可以在这几种表情之间自由转换,也熟悉这几种情绪的表情体现。但是他们忽略了人类情绪情感的复杂性,很多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快乐、单一的害怕等,所以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是刻板的、不完整的。第二,
身段表情。即用人的身体姿态、动作变化来表达情绪。在生活中人所遇到的情境都是真实的,而人也是其本人;但在舞台上,一切都是假定的,人也非自己,如果只是机械地运用演员给这个人物所设计的身段表情,就会走入“表演情绪”的误区,表演的实质在于表演“行动”而不是“情绪”。第三,
语调表情。即通过声调、节奏变化来表达情绪,它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学习处理台词的时候都知道,语调是传达人物内心的重要手段,同样的话、不同的语调表达的意思可以是截然不同的,而相同的语调也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也许这种区别是微妙的,但它却是必需的。只有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语调才可能谐和,语意才丰满。
情绪与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
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
社会需要相联系;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从发展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人出生时会有
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从表现的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浅表性、外显性,如遇到危险时会极度恐惧,但危险过后恐惧会消失。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
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如
民族自尊心、父母对子女的爱等。
但是,演员要表演的内容是有
社会性的,要创造的角色也是有社会性的,这些角色一般来说是带有某种“情感”的,所以在很多表演理论的文献中都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统称为“情绪情感”。情绪情感与行动的关系是:行动(意志行动),也叫动作,是由意志产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属于
人类行为的活动。行动的目的永远是想要改变动作的对象。按照
自然规律的法则,任何行动在开始前都必须有足够的要这样行动的愿望,比如我想让你留下来陪我,于是我挽留你;我想说服某人,于是我才去说服。因此演员不可硬向自己要求情感,拼命地外逼感情,也无需努力地“表演”这种情感、模仿这些情感的外在表达形式。正确的方法只有一个:准确地决定自己的态度,用自己的想象来给自己所采取的态度找到依据,并且用这种方式唤起行动的愿望(内心行动的要求),进而行动起来。切勿等待情感,因为在行动过程中,情感会以最需要的表现形式自动出现,这样的表演演员自己相信了,对手相信了,观众也就相信了。
行为动作
首先,行动起源于心灵动作,因而它包括剧中人物的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两个方面。还有一种分类法认为,动作可以分为纯粹外部动作、性格化的动作、帮助剧情发展和说明剧情的动作、内心动作、静止动作等等。
“外部动作”,是指一切可以让观众“看得见”的动作,如走路、舞蹈等,也就是演员的“形体动作”,戏剧再现的就是动作的全过程。在剧本中,人物的外部动作是作家用简单的“舞台提示”写明的。在舞台上,演员通过形体动作使它获得直观的再现。任何一个剧本中,都会有很多外部动作,可是,并非所有的外部动作都具有
戏剧性。要使外部动作富有戏剧性,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其一,它应该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并推动剧情的发展;其二,观众能够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洞察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即能反映人物内心的形体动作。同时,人的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是由内心的某种意愿产生的,他是人物思想情感、
心理状态的直观外现。当然,从根本上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不是凭空产生的。人们处于特定的环境中,遇到某种情况,或者由于和其他人物的交往(矛盾、反感、同情等),因而产生了特定的
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才会有相应的动作。正因为如此,剧作家要赋予人物特定的外部动作,就应该弄清它的心理根据,并让观众通过它洞察人物内在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了解人物意愿。这是使外部动作具有戏剧性的又一重要条件。
“内部动作”,也叫心理动作,是指以改变人(包括对手和角色自身)的意识为目的的一种看不见的内在动作。任何外部动作和语言动作都以
心理活动为前提,都有内心依据。演员在创作中要依据剧本提供的
人物性格和特征,组织有机的心理行动,确保外部动作的有序和连贯,而外在的动作又能唤起相应的内在心理和情感。情感是意志的动力,
意志行动既包含着
目的性,也伴随着情感。
“行动起来”是走出“表演情绪”这个误区的最有力的武器。体验是表演的灵魂,而行动则是表演的本质。
现状前景
舞台剧在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中逐渐被边缘化,因为
休闲时间资源已被其他替代娱乐形式无情瓜分,而舞台剧因为
消费成本太高。虽然有人仍在大声疾呼,说舞台剧面临困境是由于剧作家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作品,是由于国人的欣赏水平、
文化素质尚待提高,是由于剧团的
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总之,舞台剧由于观众资源的有限和娱乐选择的多样,其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舞台剧很难如其热爱者所希望的那样“振兴”起来。但舞台剧仍将存在,存在于人们日常娱乐活动的边缘地带。它会拥有一个不大但忠实的观众群。这些人或有着某种历史、文化、艺术教养的自我期许,或乐于选择不那么大众化的娱乐形式来满足某种
文化群体上的区别化的需求,或二者兼而有之。当然,他们通常有偏高的收入。曾经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的舞台剧表演团体会逐渐颓萎乃至消失。成功的表演团体将集中在一两个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大都市中,因为只有这些都市才可能有支持这些表演团体生存的
市场规模。就全国范围而言,舞台剧的供应将是短缺的,这使大都市的表演团体旅行演出时,在所到之处可能受到欢迎;也使其他地方的原本看不到舞台剧的人在访问大都市时,可能把走入剧场当作一次品尝的机会。
日本舞台剧
舞台剧在日本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历史悠久,几乎可以说是日本的国粹,日本的
宝冢歌剧团享誉全球。剧情可以原创也可以根据小说、动漫、电视剧、电影等改编而来。舞台剧基本上采用“演唱+舞蹈+对白”这样的形式,再加上是
现场演出,所以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另外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音乐、
剧本、造型、
舞台设计、灯光等专业技能,所以一台成功的舞台剧所具备的条件是很苛刻的。非常受欢迎的舞台剧也会推出
DVD、演员
写真集、
原声音乐CD等
周边产品。 舞台剧和动画结缘是由
迪斯尼始创的,然后日本借鉴了迪斯尼的做法把动漫搬上了舞台。
真人舞台剧
真人舞台剧是狭义的概念,即日本演员演绎根据热门动画改编的舞台剧,最著名的当属《网球王子》舞台剧(简称网舞)其次诸如《死神》舞台剧(简称死舞或45)、《美少女战士》舞台剧(简称seramyu)、《猎人》舞台剧、《
樱花大战》、《黑执事》舞台剧1、2舞台剧、《
风魔小次郎真人剧》舞台剧等等都在日本有极高的人气。中国也有同样的特摄舞台剧《
铠甲勇士刑天》舞台剧等。
校园舞台剧剧本
校园鼓励话剧剧本《不屈的生命》
儿童音乐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