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二真
双人舞
舞二真,双人舞,流传于广东省湛江市的吴川市大岸村等地。每逢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元宵期间,当地都要举行“舞二真”傩祭活动,以示除邪护正,引福归堂的良好祝愿。
起源
相传,北宋时期河南洛阳人康保裔,自幼丧父,家道贫寒,自小忠勇孝义,胸怀救民于水火,以身报国之抱负。后别母投师学法 。某日康游春访才,巧遇力大非凡的车,麦二人搬石栏路,使来往行人无法通行。此时,康使出“铜锤千斤法”,令车、麦二人扛铜锤,二人使尽招数无法扛动,恼羞成怒,挥刀、钺 直取康。康用定身法将二人定住,并使出“遁石法”将大石移开,游山而去。直到康游山归来,才施法使二人复原。车、麦醒,不见大石,只见康与大铜锤。二人上前搬铜锤,用尽力气也搬不动,由于用力过猛,脸涨得一红一白也没法搬动铜锤,这才明白康王是他两要寻找的德高武强的主帅。于是,二人跪地求饶,愿意为康执鞭随安,通效救国之劳。此后三人携手结义,在中原大地行使除邪护正,救民于水火之道。宋时契丹入侵,真宗皇帝得知康保裔之法力,便招封为三军之师。车、麦二人为其部下大将,挥戈抗击入侵之敌,他们百战百胜,屡立奇功,后不幸与战斗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他们殉身为国的精神,不仅在人们心中铭记,而且感动上天,玉皇大帝即封康保裔为“主帅道果无漏真君烈天福德真衣康皇仁恩大帝”、车真君为“地祗承天车元帅”、麦真君为“地祗副司麦元帅”。从此,车、麦二帅执刀钺跟随康皇,时常降临人间,救民于水火。
发展历史
舞二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舞二真第二十代传人黄太宇、黄安宁说:“族谱记载舞是明洪武八年(1375)时一世祖黄仲义(生于元至正十八年)从吴阳岭头街移植而传大岸。后相继传给三世祖黄碧(生于明洪武二十六年)、五世祖黄士廉(生于明宣德十年)、黄恩栋(生于明化十三年)、黄赞业(生于明崇祯十六年)、黄文彬(生于康熙五十一年)、黄巨川(生于乾隆十年)、黄菊开(生于嘉庆十一年)、黄朝香(生于道光七年)、黄焕然(生于道光二十八年)、黄培天(生于光绪九年)、黄德富(生于同治十三年)黄其寿(生于光绪二十九年)、黄其荣(生于民国二年),一直到现在的二十代传人黄泰宇、黄安宇。”
特色
该舞在漫长的传承中一直严格遵守着“传子不传男,传内不传外”的家规世代相传。舞蹈按祖传的七十二句口诀和动作套路,由车、麦两真君表演。车真君头戴红色黑须面具,身穿红色绣图元帅服,手执道。麦真君头戴黑色黑须面具,身穿着黑色修图元帅服,手执钺。表演时舞者二人动作和道具执法完全相同。面对面所做相对称动作。舞蹈动作有基本步“提右腿左移步”和“左右转身步”。基本动作有“转身亮钺”和“转身端钺。做动作之前,要做一次“转身亮钺””。动作过程中要边念口诀边舞蹈。每口诀均为七字,并附有一个不同动作来表示。每做完一个口诀后,均接做“转身端钺”、“转身亮钺”依次进行,一贯到底。其表面程序套路和特点大略如下:先在真君庙内设醮堂,坛前置一八仙桌。由道士进行祭祀,敬请康皇和二真君到坛,以示神灵降凡接受乡民的朝拜,然后车真君从左,麦真君从优登上桌,面向祭坛。在乐队演奏的《洛神调》声中,边默念口诀边按七十二个口诀动作顺序起舞,舞毕下桌,然后乡民抬着康皇神像,车、麦二真君伴随左右,围绕真君庙走三圈,再继续出游到各村“蛊位”后按上述方法依次舞一遍。出游后,回到真君庙,在庙前再舞一遍,整个活动即告结束。
该舞风格古朴庄重,舞姿勇猛刚劲,转身一致桩步稳,表现出正直刚毅、除恶务尽的英雄气概。该舞音乐伴奏,由打击乐唢呐,圆鼓、陶鼓(用陶泥烧制的一头大一头小,羊皮蒙鼓面,中间呈蜂腰状内空。大头为鼓面,右掌击之声“哄”低沉,右手执竹片击小头声音“扁”音高,是古老的乐鼓)一贯到底。该舞的面具和服装、刀、钺等,均系先祖从明代洪武八年(1375)流传至今。
代表艺人
代表艺人是黄太宇和黄安宇。
黄太宇(1934--2009),男,广东省湛江市吴川黄坡镇大岸管区西村人,是舞二真第二十代传人,二十岁随父黄其荣学舞二真,娴熟地掌握了七十二句口诀和套路动作,表演刚柔相济、威武豪壮。
黄安宇(1945——),男,广东省湛江市吴川黄坡镇大岸管区西村人。九岁随父黄其寿传授舞二真,是舞二真二十代传人,并为舞二真的掌门人,他不仅熟悉七十二句口诀和套路动作。而且表演刚健有力,气势轩昂。
参考资料
湛江民间舞蹈 傩舞之舞二真.中共湛江统一战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8 20:16
目录
概述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