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公塔
浙江杭州余杭之舒公塔
浙江杭州余杭之舒公塔
景点简介
舒公塔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街道塔溪村东,南苕溪北岸。俗称地宝塔、雄宝塔。舒公,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县令舒兆嘉,塔系舒公守余杭时所建,故名。通高27.46米,木檐已废。塔基宽5.7米,底层直径3.9米,塔内中空,一至五层原有木质阁楼,沿壁有木梯可攀登,今木梯已毁。是古镇余杭的地标性建筑。
舒公塔其意本为镇溪。安乐塔与舒公塔双塔耸秀,一高居山巅,一雄镇溪边,虽隔两水(苕溪和南渠河),但相距甚近,放眼望双塔,对影映苕溪,美景尽收眼底。
舒公塔和安乐塔直线距离不远。但想一次走完,还是要花些力气。从安乐塔北面下山,沿街道没有几分钟,就来到苕溪南岸的西险大塘上,舒公塔就在苕溪对面。古塔位于苕溪转弯之处,塔身掩映在溪水之上,分外秀丽。如果想渡过溪水,可是溪水上无桥无船。距离最近的桥在西面一公里左右。原来卫星照片上的船闸就在两者之间,但目前橡胶坝已经拆除,通过船闸无法过溪,无奈只有绕路过溪了。经过半个小时的步行,来到竹林之中的舒公塔塔下。
舒公塔据载为明万历年间县令舒兆嘉守余杭时所建,因而得名。塔身用青砖砌成,部分青砖边缘印有“佛塔官成就”五字。舒公塔是一座阁楼式砖塔,四面七级,通高27.46米,底层直径为3.9米见方。每层塔檐采用菱角牙子出檐,檐下绘有斗拱。为稳定结构,每层开塔窗真假二式,交替出现。四、五层塔窗两侧有灯龛。塔顶置铁葫芦塔刹。舒公塔位于堤顶路下面,需要下到2米的堤路下草丛中的底层。刚刚在溪边看到蛇,下去时格外小心。底层东西开门。西侧门左右风别立有新旧两块文物保护碑。塔门没有上锁,可进入塔内。仰望顶部,一至五层,原架有木质阁楼,沿壁有木梯可登,现在木结构荡然无存,仅剩下残留的木结构。
1990年版《余杭县志·文物胜迹》记载:舒公塔,在余杭镇东北一公里,永建乡苕溪北塘边。明代晚期建,七层方塔,砖木结构。檐有菱牙叠式组成,塔内二至五层,原有楼板,可从木梯登塔,年久失修,楼毁,梯亦不存。
清嘉庆《余杭县志·古迹》中未寻得关于塔的记载,但在《余杭县志·山水》部分有这样一段记载“《续县志》云:苕溪,一名大溪。……去城东三里,形家言溪流峻直,溪南山向有塔,而溪北亦筑塔双峙,以锁迅流。……”这里溪北亦筑塔,指的就是舒公塔。
因河岸筑路有所抬升,舒公塔底层目前位于堤路下面,需要下到堤路以下近两米才能到达。舒公塔原为一座阁楼式方形砖塔,现仅存砖身,塔内中空,四面七层,通高27.46米,底层直径3.9米,东西开门。塔原先架有木结构阁楼,塔内沿壁有木梯可登五层,因年久失修,楼梯腐蚀破烂,现今木结构荡然无存。塔每层都有四角挑檐,塔檐采用菱角牙子出檐,檐下用墨绘有斗拱。为使塔稳定结构,每层开窗有真假二式,交替出现。从塔内仰望,可见四、五层塔窗两侧有灯龛。塔顶置铁葫芦塔刹。在塔内、外裸露的青砖上,有部分砖的边缘有铭文为“佛塔官成就”五字,不知何意。
苕溪南之安乐山顶上为安乐塔,俗称天宝塔,溪北地上为舒公塔,俗称地宝塔。双塔隔溪遥相对峙,镇锁着苕溪这条桀骜不驯的蛟龙,放眼望双塔,对影映苕溪,形成“双塔耸秀”,为余杭古镇一景。
舒公塔,保存基本完好,原先塔身略斜,1989年修葺时用“沉井纠偏法”扶正,此塔对研究杭州地区明代砖塔功能、结构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四面七层楼阁式方塔。塔身用青砖砌成,有的青砖边缘有“佛塔官成就”五字。通高27.46米,塔基宽5.7米,底层直径3.9米。塔檐棱角牙子叠涩出檐,檐下绘有斗拱。西南和东北外壁立面相应对称,一、三、五层为火焰形门;二、四、六、七层为券顶佛龛,第四层佛龛左右砌出小龛各一个。东南和西北外壁立面相应对称,二、四、五层为火焰形门;一、三、六、七层为券顶佛龛,第五层塔门左右砌出小龛各一个。顶置铁葫芦塔刹。塔内中空,一至五层原有木质阁楼,沿壁有木梯可攀登,今木梯已毁。
1989年12月,为解决塔身倾斜问题,余杭县政府拨款抢修,1990年6月竣工,以沉井法将塔纠正。
价值意义
舒公塔属佛教功德塔,造型奇特,为研究我国佛教和古代塔型建筑提供了实例。
安乐塔与舒公塔,一高踞山巅,一雄镇溪畔,隔苕溪遥相对峙,形成“双塔耸秀”景观,故被称为“余杭双塔”,是古镇余杭的地标性建筑。双塔气势雄伟,外观比例协调,造型简洁挺拔,富有时代特色,是余杭区现存仅有的两座古塔建筑,也是我国南方古代乡土高层建筑的实物遗存,见证了当时的建筑营造技术及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
保护措施
1983年公布为余杭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9 18:48
目录
概述
景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