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责,因个人缺点或错误而感内疚
谴责自己。积极的自责既是一种对他人的道歉,也是一种自我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诚相待。消极的自责常常表现为过度的责备自己,致使自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释义
因个人缺点或错误而感内疚,是自我反省的一种形式。自我反省时的自责,即对自己的过失言行作一番剖析,并通过内部言语或外部言语来斥责自己的过失,寻找过失的原因,以避免重犯。当个人做出某件不妥之事时,受到了社会的谴责,个人会立即接受责备并即时向他人道歉。由于个体时常对已做的或预备去做的事负有犯罪感, 因而能接受批评及惩罚,也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而且并不予以反驳。自责是对自我内在的一种攻击。对自己的惩罚即可反映出他人对其的责罚。自责往往对其当下、过去、将来,真实的或假想的行为作自我惩治,有时也会努力去解除敌意,去帮助朋友, 并且藉自我批评而获得赞美。
表现
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因个人缺点或错误会感到内疚,但有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反应过分,对任何事都谨小慎微,甚至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失误出现罪恶感, 对之念念不忘, 悔恨, 并要求给予惩罚, 即为自责。
影响
自责适用得当,有利于调节人的心理平衡,保持自知之明,提高修养水平。自责是人应有的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反应过分,则是不正常的。
如有的人对一些并不严重的缺点或错误出现罪恶感,对之念念不忘,悔恨至极,并要求给予惩罚。这种自责常常陷于不可自拔的程度,是有损人的身心健康的,应予防止。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在生活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又常常需要别人料理,内心常出现自责心理状态,应注意及时调适,使心理恢复平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责被认为是好的,有价值的。这种观点在如“孩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谚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认为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惩罚和矫正,结果自责变成了一个习惯,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应。
其实自责常常损害了正面的
自我评价,使人变得敏感、郁闷、沮丧。这就好像一只鹦鹉落在你的肩膀上,时不时地在你耳边唠叨着“不对”,你可以想像这对你的自信心打击有多大。
作用
积极的自责既是一种对他人的道歉,也是一种自我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诚相待。逃避
责任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无为的争吵,使得隔阂加深。
消极的自责常常表现为过度的责备自己,致使自产生沮丧、
悔恨、
郁闷、绝望等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责被认为是好的,有价值的。这种观点在如“孩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谚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认为成长的道路充满了惩罚和矫正,结果自责变成了一个习惯,一个自然而然的反应。
其实自责常常损害了正面的
自我评价,使人变得敏感、郁闷、沮丧。这就好像一只鹦鹉落在你的肩膀上,时不时地在你耳边唠叨着“不对”,你可以想像这对你的自信心打击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