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表后主》是三国时期文学家
诸葛亮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诸葛亮临死前给刘禅的肺腑之言,体现了诸葛亮对蜀国的耿耿忠心。
伏念臣赋性拙直1,遭时艰难2,兴师北伐,未获全功3,何期病在膏肓4,命垂旦夕5。伏愿陛下清心寡欲6,约己爱民7,达孝道于先君8,存仁心于寰宇9,提拔隐逸10,以进贤良,屏黜奸谗11,以厚风俗12。
臣初奉先帝13,资仰于官14,不自治生15。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16。臣身在外,别无调度17,随时衣食,悉仰于官18,不别治生以长尺寸19。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20,外有盈财21,以负陛下也。
在下感到自己禀赋不灵巧,加上遇到动乱的艰难时代,北上出兵五次攻魏,都没有获得成功。怎会料到我却生病无救,生命等在旦夕间结束。在下希望陛下能使心境纯洁,克制享乐的欲望,约束自己,关爱百姓,对先主力尽孝道,对天下的老百姓施行仁爱之心,选拔任用隐居不仕的贤人,来增加朝廷内的贤良人才,罢免邪恶不正的坏人,以使得风俗敦厚。
我当初侍奉先帝时,日用全靠官府供给,自己不再经商务农。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靠这些子孙们的衣食,自给是有富裕的。至于我在外边,不再有另外的调度,平时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给,不再去搞别的生计,来增加微小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这会辜负陛下的。
《自表后主》是诸葛亮病危时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根据当时形势,北伐不顺,刘禅稚嫩,方方面面都不及孙权之辈,诸葛亮病危,对身后事不放心,所以劝勉后主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进贤黜奸。随后用事实表白自己忠于朝廷,不贪求富贵。全文重点突出,态度诚恳,语言简洁。
这份家庭财产清单充分地表明了诸葛先生是多么的清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家有田4700余顷,比诸葛亮多出数百倍。“子弟衣食,自有余饶”,是指诸葛亮的家人不是靠裙带关系在朝廷中混饭吃,而是和普通百姓一样从事种植和养蚕等农事活动,以此来维持生计。“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意思是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维持。而“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显然是指俸禄之外,没有别的生计,不搞经营,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这一句话把诸葛先生的家产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即内无多余的衣物,外没有多余的钱。诸葛先生是怎样的一个官、具有何等的品质,从其家庭财产清单上一看就能一清二楚。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
刘备三顾茅庐后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
孙权,抗拒
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208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去世,后主
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
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武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