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王国》是2003年水沫文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徐淳刚。
作品描述
书籍名称:自行车王国
创作年代:1998-2002年
出品时间:2003年4月
出品单位:《水沫》(独立刊物)
主要内容:诗18首,配插图
文学价值
水沫诗歌奖授奖辞
徐淳刚先生的
诗集《自行车王国》(水沫文学社2003)以朴素笨拙的语言反向进入当代诗歌,与学院派和下半身等潮流背道而驰,而他的写作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的诗歌会一点一点的凸现于我们这个商品时代,在物质生活中放出朴素的精神光辉。(吴幼明)
诗集序言
背景
从1998年开始写,到2002年整整5年。这段时间,我的生活十分艰难,思想极端而又慎重;而时代在跨步,历史进入新世纪。工人在做工,诗人在哀叹。正所谓:我与铁器发生了冲突,死去的叶赛宁却依然固守他的“木头俄罗斯”。
准备
生活的积蓄。不停的练笔。想写作伟大作品的狂妄。艺术面前的细心忍耐。漫长的等待。历史的回忆。把自己当成自己的祖先:一只五六十万年前的蓝田猿。
转折
1998年对我来说十分重要。这一年,我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首代表作:《2000个中国螺丝》。从此开始,我诗歌的口语性、直白性、戏剧性、意象性、符号性、时代性、趣味性乃至韵律(很蹩脚,但我喜欢)等基本元素都已找到。
形式
雅克·马利坦的《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一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它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思东方式的“意象”以及西方式的“戏剧”。我开始描写时代—自我生活的伟大动作:皮鞋、砖头、钉子、自行车、扳子、钳子、彩电冰箱……我开始抛弃短诗,对诗的长度提出要求;我开始寻找自我(所谓戏剧意象主义);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各种小人物;并且重新思考“物我合一”这一庄严而又失败的哲学命题。
主题
我倡导“有主题——无主题;有主题——主题多元。”这本书要讨论的东西很多:人类劳动,不断地制造、不停地修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境界的丧失殆尽(我曾在哲学随笔中写到:“新世纪,东方人的人天理想将仅仅表现在将人造物当成自己的理想家园这一点上。”);现代(后)性的精神本质:空虚、嬉戏;生命之物与非生命之物的冲突;生存的艰难体验……但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切又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已完全被存在的空洞本身所代替。这虽然是受了解构哲学的影响,不过也有对“易,不易也”的传承与反叛。
修辞
“中国螺丝朝外扭,中国螺丝中国制造;”“好砖头烂砖头都是砖头;”“椅子能坐,桌上可以放东西;”“居家过日子,不能没有几样家具,东西摆放整齐,这才像个样子;”“好大一棵树,绿色的旋律;”“用高露洁的目标是:没有蛀牙。”——这是我的修辞。它是:“我”的生活、禅宗、胡塞尔式的直观、农民的口头禅、对《你看见过大海》(韩东名诗)一生的学习、流行歌曲、广告语;它是:鲁班子孙的名句;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的历史性固执。
韵律
我对古典的牢狱一知半解,仅懂一些平仄对仗的高墙知识。但即使这些,我也并未将音韵当回事。“月亮爷,喳喳高,骑个马,拿个刀;”“诗是戴着镣铐的跳舞。”(闻一多语)儿时的歌谣教我说话,诗人的规劝则使我追求形式上的简洁与禁欲(以及——突然的放纵)。
书名
《自行车王国》:劳动的共和国。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种关于劳动的乐观哲学将传统的人文思想完全替代。五行轮回,金代替木,而我正好被夹在中间,写作生存的深切体验。伦理的说教毫无意义,冒充先锋的大喊大叫我不屑一顾。鸽子往上飞,钳子往下落,我以为这样的意境属于民族、历史、自我,而且
前无古人,而人类劳动的永恒困境只不过是一个在“想象的幽灵”中所展开的“理智的幽灵”(波德莱尔语)。
反对
反对当代诗歌的过分私人化。诗似乎是纯属个人的东西,历史、民族成了被嘲笑愚弄的对象。批评家孙绍振说得好:“个人对历史、民族当然可以不负责任,但想有所匡正,倒很可笑。”
反对当代诗歌的过分碎片化。艺术缺乏完整性,个人异化导致文本异化;“穿着破烂衣衫的艺术最容易让人看出它是艺术。”(尼采语)
反对当代诗歌的过分平板化。诗没有节奏,没有形象,只是一堆平庸无聊的自我感觉。
另一方面就是反对所谓的知识分子诗,诗的过分知识化、理论化。诗成了抽象物;诗高高在上;诗不与当前生活发生关系。诗人闭门造车,纯粹一帮春秋象棋大师。
理论性的东西在此无法展开。总之,我以我的诗,以这部作品,反对一切的伪民间诗歌与一切的伪知识分子诗歌。
源泉
城市生活。我的父亲。民间记忆。文本阅读。
一个人在其精神上的成就永远不能超过他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家医院的清洁工,他爱捡破烂儿,换钱,给我买烟,买水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帮助”;让我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心寸自卑;让我把自己想像成工人、民工、乡村教师、业务员、商场售货员;让我重写我儿时的童话:《木偶奇遇记》。
其次便是我记忆中的民间生活。由于久居城市,我对所谓的“自然”早已失去了兴趣。钉子,椅子,自行车,我似乎在批判、嘲讽,其实,这也是我暗中的回归,对“生命”的发问。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对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关于现代技术本质的剖析的阅读,以及对于民间生活的迷恋、观察,使我对一个理想化的、传说中的鲁班、人工制品以及工艺学渐渐产生了情趣。我曾在《大师鲁班》一诗中将鲁班看得比任何中国哲人都重要,这是因为我深信,传统工艺文化乃至鲁班所属的墨家文化(“侠”是它的另一精神要义)是中国文化中不但重要而且重要的一部分,而个中变迁(椅子——沙发),此中所蕴涵的“现代性”问题与生命困惑却极少有人提及。
最后才是一串千奇百怪的名字:卡夫卡、艾略特、波德莱尔、佛罗斯特、叶芝、布罗茨基、特朗斯特罗姆;北岛、韩东;“第三代诗”……
评价
我可能想得太多;我可能太沉重。我可能不够锐利;我可能背上了一文不值的文化包袱。我可能在卑贱中自怨自艾;我又可能是故作轻松。
假如我足够狂妄,这将是中国现代诗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假如你知道我的学历只到高中,那么,它也不过是一部作品,作品而已。
2003年2月8日
作品目录
序…………………………………………………………………………………02
2000个中国螺丝…………………………………………………………………05
我爱砖头…………………………………………………………………………06
五星红旗和七星瓢虫……………………………………………………………07
自行车王国………………………………………………………………………08
钉子不碰钉子……………………………………………………………………09
大师鲁班…………………………………………………………………………10
我是鲁班…………………………………………………………………………12
灰色星期六………………………………………………………………………12
对话:一把钳子…………………………………………………………………14
我想去美国………………………………………………………………………15
“恰似城市和城市,夜晚和夜晚”……………………………………………17
无用功:聪明的一休……………………………………………………………18
跳舞的皮鞋………………………………………………………………………20
生活的主角………………………………………………………………………22
木偶奇遇记………………………………………………………………………24
小徐同志…………………………………………………………………………26
莎士比亚之夜……………………………………………………………………26
家电艺术家………………………………………………………………………27
后记………………………………………………………………………………29
附录
诗论………………………………………………………………………………30
注释………………………………………………………………………………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