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理论
心理学术语
自我理论,四字汉语词汇,是指西方心理学上指关于自我的本质、发展和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不同的心理学派和心理学家对自我有不同的理解。动机心理学认为,自我是动机的一个来源或目标,是行为和经验的组织中心;经验心理学认为,自我是经验内容和行为模式的整体;行为主义则排除对自我的研究和这一概念的使用。西方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自我是人格理性和现实的功能系统。这一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精神分析学的影响。
词语涵义
自我是精神分析学人格理论的中心概念,它与本能冲动的“本我”(伊特)及评价性的“超我”相区别,成为人格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词语引述
自我理论遵循着唯实原则,协调“本我”和“超我”,在适当的时候满足“本我”的欲望,又使其不与“超我”的良心及至善的原则相悖。它也不等同于意识。S.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大部分是无意识或前意识的,不属于自我知觉的范畴,而是表现在动态的心理过程中,尤其存在于心理冲突中,并发挥作用。自我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作为整体人格发展的一个方面向前推进。艾里克森认为,自我发展的最后阶段是发现自我同一性;荣格的个性化概念,即“变成自己”,可看成是自我发展的最高形式。在论述人格发展和心理治疗技术中重视自我过程研究的理论家,被称为自我心理学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27 08:07
目录
概述
词语涵义
词语引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