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做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
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以社会肯定结果。
社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的价值,就是指人对自己、他人乃至
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
社会价值,其二是人的自我价值。具体地说,就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其体力和智力的潜能,不断创造出
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
简而言之,人的价值的实质在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德国著名诗人
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这样说过:“人只有贡献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工作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把人的社会价值确定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在对人与
社会互助关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的社会
价值本质的正确揭示。可见,奉献主要体现于个人对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即体现于人的社会价值。
体现
自我价值: 在人之初是通过父母的接纳、肯定、承认、赞美、表扬、鼓励等方式逐渐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自尊。当人的
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自我价值为零的时候,人会启动自我毁灭程序。
自我价值:自信、自爱、自尊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在孩童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和作出反应的行为﹐决定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理解层次中“身份”的衡量面﹐就像一栋房子的高低﹐或者一个
面包的重量。自我价值并不明确﹐就像尺寸或斤两等衡量单位﹐但是可以由一个人的生活多么成功快乐而测知。
身份是在个人方面最高的层次(精神是本人与世界的关系)﹐故此﹐自我价值也是一个人的最高﹑最重要的本质﹐就像一颗钻石的本体质素。钻石的多个面﹐向不同的
方向反射出钻石的本体质素的光芒﹐就如一个人生活中的多个角色﹐其实都是这个人的自我价值的
反射面。自我价值(身份)决定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价值和规条﹐也因此包括它们的全部。
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里﹐符合该角色的信念﹑价值和规条呈现﹐因此﹐在不同角色
中会有不同的思想和
行为模式出现﹐但是﹐总离不开这个人的自我价值范围。自我价值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它也是社会里种种个人问题的基本根源。NLP相信一个人已经拥有使自己人生成功快乐所需的所有能力﹐如果一个人感到未能在每天﹑每一件事中体验这份成功快乐﹐除了检讨是否没有在事情中做到
三赢(我好﹑你好﹑世界好)之外﹐可以通过检讨和提升自我价值而有所改善。
自我价值在
潜意识的深层之中﹐用文字不容易描述和理解﹐用比喻和例证较为容易。当一个人意识到同意自我价值怎样不足﹐他便已经开始了提升之路﹐因为潜意识已因此而存有对比﹑反省的能力。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简单地说﹐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有所需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就不会有信心。
自爱
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别人也不会爱他。
自尊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就不会尊重他。
表现
以下的比喻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他种种行为的关系。
人会有100分的自我价值﹐内心的占有80分﹐外表的占20分。因为如此﹐所以就算自信心十足的人﹐仍想穿得好看一点﹐希望有人赞美他。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起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30分﹐他会有两种可能的心态﹕
第一种是认为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30分﹐故此不惜一切地去维持“我有80分”的假像﹐例如不肯认错(分数太少﹐不能再减)﹔事事争强﹐注重面子(表现出高分数)﹔坚持己见﹐不顾他人等。
第二种是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处处退缩﹐怕承担责任﹐但又到处批评别人﹐希望这样能使他人减分﹐最终与自己一样。
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通过种种方法去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
名牌产品﹑崇拜歌星明星﹑标奇立异﹑与搞暴力的人为伍﹑做出种种出格行为等。这些
征象往往持续到成年。
一个母亲把亲生的四岁女儿从23层抛下,她对女儿的生命如此轻视﹐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生命同样轻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足够的自我价值。反之﹐一个有足够自信﹑自爱和自尊的少年﹐会拒绝不良分子引诱他尝试吸毒。他会说﹕“我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够做这么多的事﹐有这么多的方法去找到乐趣﹑满足﹐我不需要这些。何况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争取别人对我的尊重﹐不值得我去做这些事。”
认为自己的价值不足﹐潜意识不断地找寻侥幸﹑以少搏多﹑不劳而获或者占便宜的机会。贪心﹑冒险﹑小器﹑妒忌﹑自私﹑见利忘义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到处说人坏话﹐
爱讨论花边新闻﹐爱捉弄别人﹐只说不做等﹐也都是价值不足的表现。
把自我价值分析出来﹐就是自信﹑自爱﹑自尊。而这三者是依循这个次序的﹔先建立起自信﹐才能建立自爱﹔有了自爱﹐才能建立自尊。自信是信赖自己的能力。能力带给一个人正面的价值﹐任何能带给自己很多价值的东西自己都会爱护它。对它有了爱护的心﹐才会尊重它的存在。自我价值感影响人的心理,许多
心理问题都是这个引起的。
重要性
在进化过程中,“自我”结构的产生,来源于对自身能力评估的需要,在
竞争环境中,个体是斗争还是逃跑,需要一个对自身能力进行评估的机制,如果能力优于对方,则斗争,如果不如对方,则逃跑,而“自我”正是执行此功能的机制。
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逃跑,他也将在竞争中失去机会。如果竞争只是偶尔才有,那也没有问题,可问题是,在生存与适应的过程中,竞争随时、随处可见,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评价不足,总是放弃,他也将无法生存下去。
为此,
人类进化出
自我提升、保持较高自我价值的需要,较高的自我价值让我们有勇气去从事各项事务、去竞争,从而为自己获得机会。
当自我提升、保持较高的自我价值成为一种需要,它会促使我们通过提高技能或赢得他人的赞赏来提升自我价值,同时促进个人成长与进步。但是同时,它也会让我们在自我价值低的时候非常痛苦,所以自我价值之所以重要的第一个表现就是:自我价值低的时候人会非常痛苦,并且想要提升自我价值。
当我们自我价值低的时候,我们不敢去从事很多工作,不敢去竞争,也就放弃了很多机会去锻炼,锻炼的少了,能力得不到提升,很多需要无法满足,最终导致自我价值更低,形成恶性循环。
这也是自我价值之所以重要的第二个表现: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定的自我价值与
自我效能(对从事某项具体工作能否用途的
自我评价),如果自我价值与自我效能不足,我们不敢于去从事很多工作,很多需要无法满足,也无法去实现自己全部的潜能。
自我价值之所以重要的第三个表现是:自我价值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在竞争情境中,如果我们的自我价值与自我效能高,觉得自己是OK的,相应在认知上也会觉得对手没有那么具有威胁,情绪也不会那么紧张、害怕,行为上也就会从容去应对,这样更容易成功,成功之后自我价值与效能感会进一步提升。
相反,如果觉得自己不OK,在认知上就会觉得对手太强大,不一定可以成功,这样情绪会非常紧张、害怕,导致表现也不好,甚至想要逃避、放弃,这样更容易失败,也更容易放弃。无论是放弃还是失败,都会让自我价值与效能感进一步降低。
有些人可能会采取“阿Q”方式维护表面上的自尊,同时让自己心理舒服一些,但这也让自己失去了提升自我价值与自我效能的机会,使它们保持在原来水平,但问题是,如果以后想要从事更有挑战、更加有难度的工作,更高的自我价值与效能感是我们敢于从事的前提条件,如果自我价值与自我效能没有提升,我们也将与更多的成功、更多的幸福失之交臂。
虽然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进化过程中祖先生存的环境,但我们所需要适应的环境、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交往对象,甚至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我们的“
竞争对手”,我们的自我价值会直接影响我们对环境、对工作、对亲朋好友、对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而这些正是我们成功与幸福的所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