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主义
社会科学术语
1924年由超现实主义画家和诗人在艺术中为表现无意识的创造力而运用的方法。1820年代,超现实主义诗人勃勒东(Andre Breton)、艾吕雅(Paul Eluard)、代斯诺斯(Robert Desnos)、亚拉冈(Louis Aragon)和苏波(Philippe Soupault)尝试在催眠或出神状态下写作,在没有潜意识抑制力或进行有条理阐述之意图的情形下记录心理联想的一系列过程。这些诗人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的影响,认为在这种状态下产生的信号和形象,虽然在清醒的头脑看来显得古怪或不合理,但却是人类无意识的精神力量的真实记录,因而具有先天的艺术意义。
简介
自动主义曾是超现实主义画家更有成效的创作方法。特别是马松、高尔基和恩斯特运用自发记录下来的幻想色情的想像进行实验,在不受艺术家有意识抑制的情况下进行一种视觉的自由联想。这些形象如果不是画家原先所设想,就是画家的精心制作。与此相关的还有恩斯特在作画时偶然发明的一些方法。其中有「摩拓法」(frottage),把画布或画纸置於木材之类的材料上,用石墨摩擦,使之产生纹理痕迹;「擦刮法」(grattage),在画好的画布上,用尖利的器具擦刮,使画面更具实体感;以及「移画印花法」(decal),将两块油彩未乾的画布对合挤压,然後猛然撕开,使画面的油彩产生隆起的脊纹和气泡。用这类方法造成的偶然性形状,可以产生一些不完全的、有暗示性的形象,或再由画家根据自己的本能反应加以完成。 1946∼1951年期间一些加拿大画家──包括博尔迪阿(Paul-Emile Borduas)、迪穆谢尔(Albert Dumouchel)、穆索(Jean Paul Mousseau)和里奥佩列(Jean-Paul Riopelle)──奉行「自动主义」,都是著名的「自动主义画家」。约自1950年起,一些名为行动画派的美国画家采用自动主义作画法,有些人直接受马松、高尔基和恩斯特的影响。他们为逃避第二次世界大战均迁往美国。为寻求相当於创作抽象画的精神状态,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孔宁(Willem de Kooning)、克兰(Franz Kline)、特沃科夫(Jack Tworkov)和汤姆林(Bradley Walker Tomlin)尝试各种方式,在画布上任意泼洒油彩,并且运用冲动性的狂放笔触。这种画法被认为是可以排除做作、开启画家个性深处基本创作本能的一种手段。从此,自动主义遂成为现代绘画技艺总汇的一部分。不过,它的声望已和行动绘画本身一起日见衰落。
超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
巴黎转向纽约插图画家史温科夫斯基的指导。这时期他对欧洲的现代美术接触较多,在生活上还曾经是一个神秘的宗教信徒,故对欧洲超现实主义美术所强调的潜意识活动很感兴趣。1930年开始移居纽约,进入美国现代画家本顿所领导的纽约艺术学生联合会学习。这时他所作的大多是小幅风景画,1938~1943年间,他的第一批参展作品显示了某种摹仿毕加索、米罗、甚至马宋等画家的性质,除了运用象征和发挥超现实主义的幻想之外,手法是半抽象的。真正开始把画布铺在地上,以所谓直觉或偶然因素来表现画家的下意识,形成洒滴颜色的作画方法,大约是在1947年。
评论
可是另一位有实践经验的画家说,当人们面对画布作各种滴色活动时,决不单纯是一种偶然性动作,他仍要受到经验与思考力的制约。我们从波洛克这些作品的色彩规律性抽象人物,至1953年他又以厚注方法来作画,在色彩表现上一直以黑白两色为基调。晚期的几幅抽象作品中较著名的有:《白光》(1954年)、《回音》(1951年)、《肖像与梦境》(1953年)、《芳香》(1955年)等。1956年因一次车祸,结束了他短暂的艺术生涯。 此幅《壹》作于1950年, 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那幅《满五寻》全画有129×76.5厘米,在油漆色中还掺的指甲、平头钉、钮扣、钥匙、硬币和香烟头等杂物,在画面上显得很深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10:3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