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药,中医方剂学名词。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或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在方剂中之药力小于君药。
概念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或者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解读
1、君臣佐使理论的历史沿革
君臣佐使理论最早见于《内经》。李杲《脾胃论》曰:”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张介宾《类经·方剂君臣上下三品》谓:“主病者,对证之要药也,故谓之君,君者味数少而分两重,赖之以为主也。佐君者谓之臣,味数稍多而分两稍轻,所以匡君之不迨也。应臣者谓之使,数可出入而分两更轻,所以备通行向导之使也。此则君臣佐使之义。”
2、君臣佐使理论的具体内涵
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方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或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有佐助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或者佐制即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使药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或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君臣佐使说明方中药物在方中的位置和治疗中的主次,协同拮抗关系,是药物配伍的基本原则。
3、臣药在君臣佐使理论中的作用和要求
方剂中君臣佐使地位的确定,主要是根据药物在方中发挥作用的主次来区分的,此外还与药效的大小和用量的轻重有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或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一般而言君药是必备的,而臣、佐、使药并非齐备。
应用
桂枝汤中的芍药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治宜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中桂枝9g、芍药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g。方中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邪。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敛固外泄之营阴。桂芍等量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可滋脾生津。姜枣相配,是为补脾和胃、调和营卫的常用组合,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合桂枝辛甘化阳以实卫,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和营,功兼佐使之用。
参考文献
1、《中药八百种详解》侯士良主编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第21页
2、《方剂学》李冀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 第19页
3、《中医药学基础》明广奇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8 第2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