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臑,汉语三级字,读作臑(nào),⒈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⒉ 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臑nào
⒈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
⒉ 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
基本词义
◎ 臑 ér
〈动〉
(1) 通“胹”。煮,煮烂 [boil;cook]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楚辞·招魂》
(2) 又如:臑鳖(煮烂的鳖肉)
(3) 另见 nào
基本词义
◎ 臑 nào
〈名〉
(1) 人的上肢。亦指臂之羊矢穴 [upper limbs]?臑,臂羊矢也。——《说文》
(2) 按,臂上也。羊豕曰臑,在人曰肱。
肩臂臑。——《仪礼·少牢馈食礼》。注:“肱骨。”
折肩肋肺臑。——《仪礼·乡射礼记》
(3) 牲畜前肢的上部 [forelimb]
取前足臑骨穿佩之。——《史记·龟策列传》
〈动〉
通“臑”。煮 [boil;cook]
鼎臑盈望,致和芳只。——屈原《大招》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那到切《集韵》《韵会》乃到切《正韵》奴报切,𠀤音𨱵。《说文》臂羊矢也。《徐曰》按史记,龟前臑骨,带之入山林不迷。盖骨形象羊矢,因名之。《广韵》臂节。《韵会》肩脚也。《仪礼·鄕射礼》折脊胁肺臑。《礼·少仪》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谓肩脚也。《史记·龟筴传》取前足臑骨,穿佩之。《注》臑臂。
又《说文长笺》黄蹢躅,一名臑羊华。
又《集韵》奴刀切,音夔。义同。
又《集韵》人之切,音而。与胹同。烂也。秦晋之郊谓熟曰胹。《枚乗·七发》熊蹯之臑。《注》臑,音而,熟也。《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注》臑若,熟烂也。
又《集韵》五管切,音輐。体燠也。
又《集韵》昏困切,音䵪。肉醢。
又《集韵》汝朱切《正韵》如朱切,𠀤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参考资料
.汉典.
康熙字典.汉典.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7:54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