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本病的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
肺炎双球菌等常驻细菌,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菌并不致病,当机体遭受到某种刺激,如
感冒发热、急性传染病、恶性肿瘤、长期放疗、化疗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这些细菌异常增殖,毒力增强而引发本病。
原发性球菌性
口炎并不常见,临床上多见的是继发于某种口腔损害,如
单纯疱疹、
药物过敏性
口炎等发病后的继发细菌感染,这种继发感染可称为继发性球菌性
口炎,在治疗原发病损的同时应注意抗球菌感染。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偶见于成年人。患者起病急、发热、口痛、咽痛、流涎,小儿因疼痛哭闹、拒食,并伴有全身倦怠不适。口腔黏膜充血显著、
水肿,继而发生糜烂或溃疡,溃烂面上覆有一层灰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微高于正常黏膜,假膜致密、光滑、湿润似缎面为本病特征。去除假膜后的糜烂面上很快又形成新的假膜。患者疼痛剧烈、
口臭,局部淋巴结肿痛。不同的球菌感染所致病变部位有所不同,通常金黄色
葡萄球菌感染以牙龈部多见,
肺炎双球菌好发于硬腭、口底、舌腹及颊黏膜,而
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唇、颊、软腭、口底和牙槽黏膜。
诊断时需仔细询问病史及进行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继发性感染。本病需与坏死性龈
口炎、雪口进行鉴别。
有牙龈坏死、出血、疼痛。有时与坏死牙龈相对的唇、颊黏膜可发生组织坏死,有较深溃疡,灰褐色无光泽假膜,腐败
口臭。涂片检查可见大量梭形杆菌和螺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