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起义
1911年云南腾冲发生的战役
腾越起义,是云南辛亥革命之“首义”,为推翻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立了首功,对云南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战役过程
腾越起义前,昆明黄毓英已经得到张文光相约九月初六起义,“东西联合,以便两方并进”的密信。九月初七,黄毓英与蔡锷唐继尧等在唐宅密谋。黄毓英告知了腾越已经于前一日起义的消息,并说:“今事机已急,诸公若不见许,英请独任之。”得知这一消息,“众大骇,议遂决”。九月初九晚八时,时任清军驻昆第七十三标第三营排长的黄毓英打响了昆明“重九起义”的第一枪,击毙了反对起义的队官唐元良。黄毓英实践了先前与张文光约定的“弟任滇省,兄任滇西,弟起点,兄应之;兄举义,弟应之”的盟约,昆明“重九起义”一举成功。
若按照孙中山革命方略之规定,云南辛亥革命建立的政权应以腾越起义的领导人为主,其他地区起义的领导人为宾。但这极不现实,也不可能被省军政府接受。对于这种现实,张文光心知肚明,并从避免云南战乱、戕害生命的大义出发,主动撤军永昌,等候省军政府调处。从这个角度看,张文光等腾越起义领袖是理性的。但在严重缺乏政治文明的中国历朝历代政治史中,这种理性未必会有好结果。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再次证明了这个残酷的规律。
腾军于十月十八日主动撤回永昌后,腾省之间只要各自派出代表,即可商办善后之策。可是,省军政府却不顾孙中山“以起义之先后,为主宾之从属”的规定,以正统自居,任命李根源为第二师长,总统迤西陆防各军,率大军西上,借调解腾榆冲突为名,行镇压瓦解腾军之实。
十月二十七日,李根源率师抵大理。十一月十二日,李根源致电相关主要将领,提出瓦解腾越起义军的八项“会议条件”。腾越起义军领导人不计首义之功,全盘接受了这些条件。壬子年二月初一,李根源率省军二千人进驻腾越。军事上,解散了腾越义军;政治上,滇第一军都督府被撤销,由省军政府设官置吏,委任原清朝四川盐运使赵藩为道西巡按使,兼腾越道尹,而张文光则被调离腾越,前往大理,担任协都督兼大理提督。
张文光就职后,处处受到猜忌排挤,于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愤然弃职归田。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虽然隐退了,但在腾越威望尚存。而这,竟给他带来了灭顶之灾。腊月十九日,张文光被刺杀于腾越硫磺塘温泉。
不久,陈云龙被北洋军阀段其瑞以杀其门生张桐为罪名杀害于北京。腾越起义的另外一位重要领导人刀安仁的命运更奇、更冤,他先被自己的起义同志诬陷,再被当时的军政府勾结南京临时政府秘密逮捕,先被冤囚于南京,后囚于北京。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营救出狱,但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不久病逝。三位主要领导人中,只有刘辅国遁隐林泉以避祸,得以善终。腾越起义军随之瓦解,整个起义的真相也在袁世凯主政下的国民政府和云南军政府故意“去革命化”的有关历史论述中被故意抹黑、遮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5 12:04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