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三角
解剖结构
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总述
腹股沟区 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与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由于腹外斜肌移行为较薄的腱膜及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未达到腹股沟韧带内侧部等原因,致使腹股沟区较为薄弱,成为腹壁疝的好发部位。腹股沟管和腹股沟三角位于此区。
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又称海氏三角(Hesselbach triangle) ,由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是腹前外侧壁的薄弱区。若腹内脏器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处突出,称腹股沟直疝;而腹内脏器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深环进入腹股沟管,疝可出浅环入阴囊,则为腹股沟斜疝。因此,腹壁下动脉是鉴别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重要标志。
(图册“腹股沟三角的解剖结构”参考资料:)
腹股沟区的薄弱因素
①从发生上看:睾丸下降留下一潜在的间隙即腹股沟管,故男性腹股沟疝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腹股沟管较狭长)。
②从结构上看:腹外斜肌在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并形成腹股沟管浅环,导致腹壁抗张力程度下降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均呈弓状,与腹股沟韧带间无肌肉遮盖。
③从生理上看:人直立时腹压比平卧高3倍,故人类直立的特殊性使疝的发生率增高。
腹股沟三角的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腹壁下动脉与异常闭孔动脉腹壁下动脉一般靠近腹股沟韧带上方1cm从髂外动脉发出,行于腹膜外组织之中,在腹环内侧被输精管或子宫圆韧带勾绕,然后向内上方斜行到腹直肌外侧缘,穿入腹直肌鞘。但部分腹壁下动脉下段向内弯行成弓状然后上行。因而,腹股沟三角的外侧界,部分人不是直的。腹壁下动脉外径和长度足以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其闭孔支与闭孔动脉的耻骨支吻合。当腹壁下动脉闭孔支显著增粗时,则代替髂内动发出的闭孔动脉,成为异常闭孔动脉。
腹股沟疝是因腹股沟区解剖结构异常所至的腹部外科常见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是疝修补术。但异常闭孔动脉的出现,在嵌顿性股疝手术中,如果松解股环前、内侧界,很容易损伤此动脉,造成大量出血,术中不可忽视。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疗效观察
此项技术的优点有:①术式简单、安全、快捷:该手术不需要悬吊疝囊,不做腹股沟管缺损后壁的加强修补缝合,减少了误伤神经和修补缝合腹股沟韧带时损伤其下面大血管的可能性。②手术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少,患者恢复快:由于术中解剖少,无张力缝合,不高位悬吊疝囊,因此术后病人疼痛反应轻,手术时间平均45min。③术后复发率低:由于此术中网塞填塞内环,使疝囊突向腹腔,有对抗腹压对内环口局部压力的作用,也改善了内环口的松弛状态,补片覆盖了内环口至耻骨结节部位,同时也覆盖了海氏三角薄弱区,消除了直疝复发的病理基础,Wantz报道该术式术后复发率低于1%,本组病例未见疝复发的情况。④拓宽了手术适应症:由于无张力修补缝合中应用高强力修补材料,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抗复发能力强,因此扩展了手术适应症,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和便秘的病人不再属于禁忌。
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新型材料,强调无张力修补,改善了腹股沟解剖上的薄弱环节,极大的降低了术后疝复发的机率,拓宽了手术适应症,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快捷,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以上优点使其成为当今疝修补术的最佳方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4 15:40
目录
概述
总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