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深神经系腓总神经的分支之一。此神经伴随胫前动脉,在胫骨前肌和长伸肌间下行,支配小腿前面诸肌(
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足背肌和第一趾间隙背面的皮肤。如此神经受损伤,则其支配区肌肉运动发生障碍。
概述
1、腓浅神经:
腓浅神经系腓总神经发出的分支之一。此神经在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间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主干向下,在小腿下部穿出深筋膜,终为皮支,分布小腿外侧、足背及趾背的皮肤(除1、2趾的相对面和小趾外侧缘)。此神经如受损伤则其所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发生障碍。
腓总神经自腘窝上角分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外下行,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起端达腓骨颈前面,腓浅神经即在此分出,腓浅神经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沿途分支支配长、短肌,并发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大部分皮肤。腓浅神经的血供属多源性,在小腿上2/3段由腓浅动脉供给,在小腿下1/3段由2~4支小的呈节段性肌间隔皮动脉供应,这些小动脉与腓浅动脉相吻合。
2、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在腓骨头前下方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小腿和足背外侧的皮肤。腓深神经支配伸肌、趾长伸肌、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等。临床上由于外伤等原因可致腓总神经损伤,致使患者不能作背向屈足、伸趾、伸拇及外翻足心等动作。足下垂内翻,走路呈跨越步态。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可给予理疗、电刺激、针灸及神经肌肉营养药如维生素B族和三磷酸腺苷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解剖结构
1、腓浅神经:
腓浅神经是腓总神经的终支之一。腓浅神经先位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至腓骨肌和趾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下1/3处,穿经固有筋膜至浅筋膜层内下降,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的皮支:1.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于趾内侧、足内侧面、第2、3趾背相对缘的皮肤;2.足背中间皮神经,于十字韧带表面,至足背外侧,分布于第3~5趾相对缘的皮肤。
2、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较胫神经小,起于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后股,是坐骨神经的分支。在腘窝上角与胫神经分离后,沿腘窝的上外侧缘,股二头肌的内侧而降。达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的深侧绕过腓骨颈,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二终支。另外发出一皮支,即腓肠外侧皮神经。腓骨颈部的骨折,常伤及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的症状,表现为小腿伸肌、足外翻肌群和足背肌瘫痪,造成足下垂、足趾微屈、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而成“内翻足”。感觉障碍区在小腿的前外侧与足背。
3、腓深神经:
腓深神经在腓总神经绕腓骨颈处,于腓骨长肌上部的深侧分出。穿过腓骨前肌间隔和趾长伸肌,下降于趾长伸肌与胫骨前肌之间,沿骨间膜前侧和胫前动脉伴行,介于长伸肌和趾长伸肌之间。在踝关节之前,分出以下几个终支。
肌支:支配胫骨前肌、趾长伸肌、长伸肌和第3腓骨肌。
关节支:分布于踝关节。
终末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1.内侧支:沿足背动脉外侧达第1蹠骨间隙,和腓浅神经的内侧支相交通,并分为两条趾背支,分布于第1、2趾的相对缘。还发一细支,到邻近的骨膜、蹠趾关节、趾间关节;并发支支配第1背侧骨间肌。2.外侧支:肌支支配短伸肌、趾短伸肌和第2背侧骨间肌;皮支分布于外侧三个蹠骨间隙、邻近诸骨、骨膜、第2~4蹠趾关节。终末支尚同足底外侧神经的分支结合。
与腓深神经相关的疾病
腓总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亦称腓神经或腘外神经,来自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前支的后股。离开坐骨神经后,沿股二头肌深面行经腘窝外缘至腓骨小头处,然后绕过腓骨颈外侧,进入腓骨长肌,转向小腿前侧,在此肌内分成腓浅和腓深两神经。腓浅神经以感觉为主,在腓骨长肌和腓骨之间沿肌间隔下行,在分支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后,走向足的背侧,分布于足背皮肤。腓深神经又名胫前神经,以运动为主,自腓骨颈外侧转向前侧至小腿伸肌并分支支配之,如胫前肌、长伸肌、腓骨第三肌,其终末支支配趾短伸肌和第1及第2趾近足背的皮肤。
腓总神经损伤较为多见。在绕经腓骨颈时,因较为表浅,尤易损伤。常见原因为:①局部压迫,如骨折脱位,不适当的石膏或夹板固定等。②缺血,可由止血带或其他原因的长时间缺血引起。③牵拉伤等。在膝以上则属坐骨神经损伤的一部分。
随损伤平面不同而出现症状与体征。小腿伸肌常萎缩,患足呈下垂内翻状,不能外展、外翻。足和足趾不能背屈,步行时需高举患足。足背及小腿外侧皮肤感觉丧失。
闭合损伤多用保守疗法,并应用支具防止足下垂。手术修复的效果不够满意。对于后期不能修复的神经损伤,可酌情考虑作肌腱转位、三关节融合术或穿矫形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