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浅神经:系腓总神经发出的分支之一。此神经在
腓骨长、短肌和趾长伸肌间下行,分出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主干向下,在小腿下部穿出
深筋膜,终为皮支,分布小腿外侧、足背及趾背的皮肤(除1、2趾的相对面和小趾外侧缘)。此神经如受损伤则其所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发生障碍。
概述
1、腓浅神经:腓总神经自腘窝上角分出后,沿股二头肌内侧缘向外下行,绕腓骨颈穿腓骨长肌起端达腓骨颈前面,腓浅神经即在此分出,腓浅神经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出深筋膜至皮下,经踝关节前方至足背。沿途分支支配长、短肌,并发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大部分皮肤。腓浅神经的血供属多源性,在小腿上2/3段由腓浅动脉供给,在小腿下1/3段由2~4支小的呈节段性肌间隔皮动脉供应,这些小动脉与腓浅动脉相吻合。
2、腓总神经:为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之一。在大腿下1/3从坐骨神经分出,在腓骨头前下方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浅神经支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和小腿和足背外侧的皮肤。腓深神经支配伸肌、趾长伸肌、拇短伸肌和趾短伸肌等。临床上由于外伤等原因可致腓总神经损伤,致使患者不能作背向屈足、伸趾、伸拇及外翻足心等动作。足下垂内翻,走路呈跨越步态。治疗除病因治疗外,还可给予理疗、电刺激、针灸及神经肌肉营养药如维生素B族和三磷酸腺苷等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解剖结构
1、腓浅神经:腓浅神经是腓总神经的终支之一。腓浅神经先位于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至腓骨肌和趾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下1/3处,穿经固有筋膜至浅筋膜层内下降,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腓浅神经的肌支:支配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浅神经的皮支:1.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于趾内侧、足内侧面、第2、3趾背相对缘的皮肤;2.足背中间皮神经,于十字韧带表面,至足背外侧,分布于第3~5趾相对缘的皮肤。
2、腓总神经:较胫神经为小,起于第4、5腰神经和第1、2骶神经的后股,是坐骨神经的分支。在腘窝上角与胫神经分离后,沿腘窝的上外侧缘,股二头肌的内侧而降。达股二头肌腱和腓肠肌外侧头之间,经腓骨长肌的深侧绕过腓骨颈,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二终支。另外发出一皮支,即腓肠外侧皮神经。腓骨颈部的骨折,常伤及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的症状,表现为小腿伸肌、足外翻肌群和足背肌瘫痪,造成足下垂、足趾微屈、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而成“内翻足”。感觉障碍区在小腿的前外侧与足背。
相关的疾病
1、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少见的一种,国外某些学者对此曾有报道,腓浅神经自腓总神经发出后穿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后下行于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约16.7%在小腿下1/3处穿深筋膜浅出;约72.2%在小腿下1/4处穿深筋膜浅出;约11.1%在小腿下1/5处穿伸肌上支持带浅出。浅出处神经分为足背内侧皮神经和足背中间皮神经。足背内侧皮神经行于踝关节前方,分为两支,一支至第1足趾内侧半,另一支分布于第2、第3足趾相邻缘。足背中间皮神经行于足背外侧,发出趾背支分布于第3、第4、第5趾背。腓浅神经司除外小趾外侧半和第1、第2足趾相对缘以外的踝前和足、趾背大部分区域的皮肤感觉,腓浅神经约33.3%越腓骨下端骨前嵴浅出,其中约16.7%在越过骨前嵴时受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的卡压。有关腓浅神经的形态学观测曾有相关报道,但所报告的资料均不能解释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从解剖学观察到50%腓骨下端存在锐利的骨前嵴,63.3%的骨前嵴位于腓骨下1/5,腓浅神经约72.2%在小腿下1/4处浅出,约11.1%在小腿下1/5处浅出,浅出部位均为致密的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且腓浅神经33.3%浅出前越过腓骨下端骨前嵴,其中16.7%越过腓骨前嵴时遭受到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的卡压,这就提示腓骨下端骨前嵴的存在及其与小腿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对腓浅神经的卡压,是本征的解剖学基础。另外腓骨前嵴主要在腓骨下1/5,伸肌支持带也在此部位向外止于腓骨,故认为腓浅神经穿出部位越低,遭受卡压的可能性越大。由此认为,遇有与站立有关,其他疾病不能解释的小腿痛,应想到本综合征。有报告腓浅神经卡压与急、慢性骨筋膜室综合征有关,但骨筋膜室综合征对腓浅神经的卡压是肌疝在神经出口处对神经的挤压。可观察到的卡压因素,主要是锐利的骨前嵴和跨越骨前嵴的腓浅神经要穿越致密的深筋膜,两者病因不同。
站立性小腿、足背及踝前疼痛是本综合征的主要特征,疼痛与站立有关,停止站立抬高患肢,疼痛可减轻或缓解。本征的诊断方法:肌电图可显示腓浅神经感觉潜伏期的改变;踝强力内翻,腓浅神经分支在穿出深筋膜部位受到牵拉而引发疼痛;压迫腓浅神经浅出处可出现压痛或Tinel征阳性;某些学者(1984)用外踝上痛点利多卡因封闭,让病人做用力活动,观察疼痛有无缓解;某些学者等(1977)提到用放置测压管直接测量肌间隔压力确定诊断。本文认为站立性小腿、足背及踝前区疼痛;小腿外侧下端固定压痛点;可能出现的腓浅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是本征的诊断依据。
手术治疗的关腱在于解除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对腓浅神经向腓骨前嵴的挤压,具体手术方法是切开挤压神经的深筋膜或伸肌上支持带,将腓浅神经远离腓骨前嵴,固定于皮下,即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1)适应证:腓浅神经卡压,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麻醉:局部神经阻滞。
(3)体位;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使患侧足踝部置于中立位,股部应用充气止血带。
(4)操作步骤:
第一,以最大症状部位为中心做纵形切口,切开皮肤。
第二,识别腓浅神经。
第三,扩大固有筋膜出口,并仔细探查远近端有无筋膜卡压。对于疝出的肌肉不需处理。
第四,冲洗伤口,缝合皮肤。
(5)术后处理:
第一,广泛松解者,可用石膏托固定。
第二,术后3~4天,可下地活动。2周后拆线。
第三,术后6周可恢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