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11月29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在发布的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10月,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成立。
脱贫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截至2014年底,中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脱贫目标
“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2018年,脱贫攻坚在力度、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我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开局良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进程明显加快,作风治理和能力建设初见成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措扎实落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多年困扰贫困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教育难、就医难等问题,在大部分贫困地区得到了解决。然而,当前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一些困难问题,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大,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环节,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帮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精准,必须始终保持打攻坚战的状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28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完成28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连续6年超额完成千万减贫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落实,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攻坚,努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加大扶贫投入加强资金监管,做好中央专项巡视整改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
2019年12月23日,西藏的贫困县“清零”;2020年2月22日,重庆的贫困县“清零”;2月26日,黑龙江的贫困县“清零”;接着,陕西、河南分别在2月27日和28日宣布贫困县“清零”;随后,海南和河北两地,2月29日同一天宣布贫困县“清零”;3月2日,湖南宣布所有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3月5日和6日,内蒙古和山西分别宣布贫困县“清零”;4月11日,吉林的贫困县“清零”;接下来,4月21日、4月26日、4月29日,青海、江西、安徽相继宣布所有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9月14日,湖北的贫困县“清零”;11月14日,新疆和云南在同一天宣布贫困县“清零”;接下来,宁夏、四川、广西、甘肃分别在11月16日、11月17日、11月20日和11月21日相继宣布所有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2020年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重要使命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5年11月29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如下决定。
2017年10月18日,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在发布的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2019年10月,为加强对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决定成立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2020年7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开展
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工作。本次督查的主要任务是,对中西部22个省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问题排查等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开展督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与基层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督查重点关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消费扶贫、公益岗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工作,同时关注各地克服疫情影响情况、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情况、防范洪涝地质灾害等风险情况、脱贫攻坚普查前期准备情况等。对2019年退出贫困县进行抽查,重点检查退出质量,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
截至2020年底,1800余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出炉,主题是“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加快
农业农村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
2021年2月25日,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将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还将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表彰。
2021年2月25日,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
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回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汇聚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庄严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各方反应
中国领导人强调
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要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
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要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相匹配。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资金等,增长幅度要体现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的要求。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要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步伐。要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的要从严惩处。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
——习近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在充分肯定中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看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拿出硬办法,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决不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落伍掉队。要着力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能力,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生态工程要向这些地区倾斜,适当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制定和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逐步对25度以上该退的陡坡耕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更多让当地和群众受益。要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国家扶持“三农”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十三五”期间对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迁对象有业可就、稳定脱贫。要以精准帮扶促进贫困地区民生改善,通过输出劳务、发展产业、加强培训、推动创业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加强教育扶贫,对贫困家庭的高中学生,要全部免除学杂费,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
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李克强
中国媒体评论
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进展。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把“扶贫攻坚”改成“脱贫攻坚”,明确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中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脱贫目标艰巨繁重,到2020年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需要每年减贫1000多万人;脱贫攻坚先易后难,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今天,脱贫攻坚既面临着一些多年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难以完成任务,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同志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上来,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向贫困发起总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人民日报
国际评价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长期努力,在扶贫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由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世界扶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将扶贫开发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并开展了针对特定人群的专项扶贫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这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和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巴基斯坦国防大学教授哈尤姆·汗
中国近二三十年来在减贫方面的纪录令人赞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还存在严重的贫困问题。然而,到了2015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已经大大降低,成就是非常明显的。
——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首席经济学家、牛津大学教授斯蒂文·邓
2019年中国将着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国脱贫的巨大成就蕴含多重世界意涵,其探索与实践给解决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思路,为共建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海外观察家
普查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的通知
国办发〔202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部署,经国务院同意,定于2020年至2021年年初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目的和意义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工程和底线任务。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对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次全面检验。普查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全面了解贫困人口脱贫实现情况,为分析判断脱贫攻坚成效、总结发布脱贫攻坚成果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为党中央适时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数据支撑,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二、普查范围和对象
普查范围是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享受片区政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7个市县,以及在中西部22个省(区、市)抽取的部分其他县。
普查对象为普查范围内的全部行政村(包括有建档立卡户的居委会、社区)和全部建档立卡户。
三、普查内容和标准时点
普查内容包括建档立卡户基本情况、“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主要收入来源、获得帮扶和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以及县和行政村基本公共服务情况等。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
四、普查组织和实施
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组织和实施,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中西部22个省(区、市)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地方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普查工作。地方普查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选调符合条件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要保证选调人员在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待遇不变,稳定普查工作队伍,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五、普查经费保障
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按规定予以保障,列入相应年度政府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六、普查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普查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扎实做好普查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
(二)坚持依法普查。普查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方案。普查对象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普查所需的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拒报。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应当如实搜集、报送普查资料,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的普查资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自行修改普查机构和普查人员依法搜集的普查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普查机构、普查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普查资料。普查取得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三)确保数据质量。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直接采集上报源头数据,严格普查全流程数据质量管理,加强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管理和培训,建立数据质量保障和管理机制。加大统计执法和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对于依纪依法应当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的,由统计机构及时移送任免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部门处理。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级普查机构要会同宣传部门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脱贫攻坚普查有关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普查透明度和公信力。
国务院办公厅
2020年4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决战决胜
全程挂牌督战,确保全国所有贫困地区按时高质量脱贫摘帽。深度贫困地区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对还未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实施领导挂牌督战,实行领导挂点联系、专项脱贫政策、企业定点入驻、社会力量帮扶等多种推进方式,聚全国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全国所有贫困地区按时高质量脱贫摘帽。
汇聚人才资源,发挥智力支撑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作用。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贫困地区要通过干部驻村帮扶、技术推广普及、本地人才挖掘等多种方式,持续引进和培育具有理想情怀、专业技能、资源优势的各类人才,为其施展聪明才智创造环境,特别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扶贫一线工作者的模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贫困地区更要注重新时代本土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点培育和引导支持,通过各类人才优势集聚和智力技术服务支撑乡村建设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
助力产业富民,推进扶贫产业向富民乡村产业升级转变。应结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首要目标,稳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利用好扶贫车间减贫成果,继续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注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持续做好区域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延伸提升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分享区域特色产业链增值收益机制,实现全国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品牌化、可持续健康发展。
确保安居乐业,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和社区治理。到目前为止,全国易地扶贫搬迁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了500万非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扎实做好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公共服务和社区治理,为他们适应城市生活提供必要服务。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有改善,发展有前景,充分发挥产业就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中的根本作用。
完善保障兜底,构建防范返贫长效机制。要发挥财政资金的主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好临时救助政策,构建全方位、差异化、精准化的综合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适当提高低保标准,2020年全国低保标准与脱贫标准相统一,有条件的地区实现低保标准略高于脱贫标准,确保2020年年底所有无劳动能力的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返贫或出现新增贫困人口。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机制衔接。要组织力量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政策机制,尽快组织各省市在刚脱贫的贫困县试点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示范点建设,打造全国落后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样板,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加强国际减贫合作,做好2020年后有效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顶层设计。反贫困是全世界的共同事业,需要不断增进国际减贫合作。应及时评估、分析、总结精准扶贫方略实施“五个一批”以来的政策措施、脱贫效果、经验教训,及时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先进人物宣传,考察、提拔、重用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优秀同志,向全世界讲好中国特色减贫治理体系的国家大战略和民生小故事。2020年后,随着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我国将进入应对相对贫困问题的常态化减贫治理新阶段。要尽快启动“十四五”减贫发展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对2020年后各级扶贫开发办公室职能优化调整、东西部(南北部)区域差异性相对贫困标准线划定、特殊群体社会福利保障、脱贫人口生活质量和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东西部协作帮扶领域拓展、国际减贫合作方式、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政策措施的有效衔接机制等进行科学研判、前瞻预测。
成果巩固
2024年12月17日至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就开好这次会议,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强调要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
社会影响
2020年12月,“脱贫攻坚”当选“汉语盘点2020”年度国内词。
2021年3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习近平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