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感染特别是
革兰阴性菌感染常可引起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
脓毒病综合征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
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系统,产生
细胞因子和
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代谢紊乱、
功能障碍,甚至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是由
细菌毒素引起的严重
症候群。最初报道的TSS是由金葡菌所致,近年来发现类似征群也可由链球菌引起。
除少数高排低阻型休克(
暖休克)病例外,多数患者有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患者神志尚清,但烦躁、焦虑、神情紧张,面色和皮肤苍白,
口唇和
甲床轻度
发绀,肢端湿冷。可有恶心、呕吐。
尿量减少。
心率增快,呼吸深而快,血压尚正常或偏低、
脉压小。眼底和甲微循环检查可见
动脉痉挛。随着休克发展,患者烦躁或意识不清,呼吸浅速,
心音低钝,脉搏细速,按压稍重即消失。表浅
静脉萎陷,血压下降,
收缩压降低至10.6kPa(80mmHg)以下,原有
高血压者,血压较基础水平降低20%~30%,脉压小。皮肤湿冷、发绀,尿量更少、甚或
无尿。休克晚期可出现DIC和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常有
顽固性低血压和广泛出血(皮肤、黏膜和/或内脏、腔道出血)。多脏器功能衰竭,主要症状表现为:①
急性肾衰竭;②
急性心功能不全;③急性
肺功能衰竭(
ARDS);④脑功能障碍;⑤
胃肠道功能紊乱;⑥
肝衰竭引起昏迷、
黄疸等。
白细胞计数大多增高,在15×109/L~30×109/L之间,
中性粒细胞增多伴
核左移现象。
血细胞压积和
血红蛋白增高为
血液浓缩的标志。并发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
血小板进行性减少。
对易于并发休克的一些
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象,病原学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血液生化检查,血清电解质测定,血清酶的测定,血液流变学有关DIC的检查等等,以此来进行诊断。
除积极控制感染外,应针对休克的病生理给予补充
血容量、纠正酸中毒、调整血管舒缩功能、消除血细胞聚集以防止
微循环淤滞,以及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等。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全身各脏器组织的血液灌注和正常代谢。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
充分估计病情的变化,及时加以防治。
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可根据
原发病灶、临床表现,推测最可能的致病菌,选用强力的、
抗菌谱广的杀菌剂进行治疗,在分离得病菌后,宜按药物试验结果选用药物。剂量宜较大,首次给冲击量,由
静脉滴入或缓慢
推注。为更好地控制感染,宜
联合用药,但一般二联已足。为减轻
毒血症,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下,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及时处理
原发感染灶和迁徙性病灶。重视全身支持治疗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1)补充血容量 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
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
内环境的恒定。
(4)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①强心药物的应用;②维持
呼吸功能、防治ARDS;③肾功能的维护;④
脑水肿的防治;⑤DIC的治疗;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
β-内啡肽拮抗剂;⑦其他辅助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