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是
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脉象仪是采集脉象信息,描记脉象的仪器。它通过无级气动加压配合高精度防过载传感器精确模拟中医切诊指法,采集分析脉象的位、数、形、势特征,最终智能分析出单脉与相兼脉类别和时-频-域几十种脉象参数并输出标准的脉象图。同时可记录和跟踪不同时期的脉象特征变化,对疾病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健康状态的辨识、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客观化依据 。
简介
脉诊是
中医诊断学四诊之一,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手指的感觉来分析脉搏的“位、数、形、势”等特征,借以判断
脏腑的功能状态,从而实现无创诊断的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的意义。
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应用杠杆式脉博描记仪,试图通过机械能的作用,直接描记高血压弦脉脉搏波形,但失真性较大。
50年代末,有人研制出以酒石酸钾钠压电晶片为换能器的脉搏描记仪,初步获得了中医弦脉、滑脉、平脉等特征图形。
60年代初研制的“20型三线脉象仪”则能够对寸、关、尺三部切脉压力进行调节和脉图测定。
70年代利用电子学的新进展,研制出新型脉象仪。
80年代借鉴以往经验,研制出多功能脉象仪。
2000年研制出智能脉象仪。
随着新材料技术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向医学领域的渗透,促进了脉象信息采集、处理、图像表述和运用等方面进展,为脉象仪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般来说,脉象仪由脉象传感器、脉象预处理单元和计算机信号处理单元等几个部分构成。脉象传感器是脉象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脉象仪获取脉象信息的客观性。
1. 脉象信息的采集 借助于传感器采集脉象信息。根据其工作原理分类,可分为:压力传感器、光电式脉搏传感器、传声器和超声多普勒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传感器、气压传感器与石墨烯传感器也成为传感器研究的目标。
2. 脉象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通常采用压力传感器开展脉象客观化研究。脉象压力传感器所记录的脉搏波图形,主要是血管内压力、血管壁张力以及血管整体位移运动的综合力,以及其时相变化的轨迹。脉象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时域分析法。
2)频域分析法。
3)时频联合分析法。
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中医脉诊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得中医脉诊的诊断愈来愈精确,脉象仪也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1.肿瘤疾病 利用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发现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特征性改变,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以及相关脏腑功能等病理变化,进一步确定脉象与病机之间的联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 利用中医脉象仪收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压力脉图,并采集其应用西药治疗后的情况进行比较,表明脉象参数作为评价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参考指标是可行的。
3.代谢性疾病 利用脉象仪采集糖尿病患者左右手关部脉图并分析参数与正常人脉图参数作比较,表明糖尿病患者微循环的改变表现为灌注增加,这与高血糖使微血管前阻力下降、后阻力升高有关,血管内压的持续升高最终导致血管硬化、血管舒张能力下降。
4.肾脏疾病 采用脉象仪对脾肾气虚型患者及健康成年人进行寸关尺三部脉图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显示脉图可作为脾肾气虚型中医辨证及的临床诊治客观指标之一。
5.自身免疫缺损类疾病 使用智能脉象仪对HIV/AIDS(艾滋病)患者在HAART(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前和接受HAART治疗后的脉象图分析,结果显示:
1)根据脉象采集,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辨证多为正虚邪实证。
2)HIV/AIDS患者脉图特点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高低存在一定的联系。
3)该研究表明脉象仪在中医临床客观化中具有一定作用。
6.其它 利用脉象仪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脉图测试,并评估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其结果显示脉图参数和植物神经功能参数可作为抑郁症的诊断和辨证指标。
优缺点
中医脉象仪已在多方面的临床工作及试验中投入使用,并均取得良好的结果。
优势在于:
1)该检测方法为无创操作,受检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并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2)价格低廉,相比起CT、MRI或超声等仪器设备的高昂的费用,脉象仪设备等的费用更加令人容易接受且体积较小,容易安置及便于携带
3)操作简便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很容易地对仪器进行操作。
不足之处:
1)脉象形成的原理极为复杂且与多种因素有关,想凭借脉象仪反映脉象的全部信息并通过脉图描记出来并非易事。
2)仍未形成统一标准,在脉象仪的性能、设备规格、操作方法以及采集的数据尚未达到规范化的标准
3)病例研究样本少,虽然已在各个临床展开研究,但采集的病例样本仍偏少。
4)实验研究极少,对于脉象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脉象形成机制并没有做过多的研究。
拓展阅读
[1]许轶君,肖沪生,徐芳等.极速成像技术联合脉象仪检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的可行性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0(02):42-45.
[2]段红菊,陈宗翰,杨梅等.基于ZM-ⅢC智能型脉象仪的HIV/AIDS患者脉象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01):29-31.
[3]朱亮,王亮,余冬等.图像化脉象仪数学建模与脉搏信息提取[J].传感技术学报,2007(06):1219-1222.
[4]李乃民,张冬雨,贾丹兵等.医师诊脉与脉象仪检测信息差异问题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S1):15-16.
[5]刘聪颖,李文,樊改荣,汤伟昌.中医脉象仪加压检测方法的研究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03):68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