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核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物质
脂核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物质,因此,如何消除脂核就成为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也是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关键。
简介
脂核:医学专有名词,主要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
斑块的形成原因
斑块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二十世纪初期,“蛋白质毒性”学说风行一时,认为如果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就会损害人体健康,加快衰老。在这一学说的影响下,很多医生都相信是蛋白质导致了斑块,1909年,更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给家兔喂养大量富含蛋白质的肉、鸡蛋和牛奶后,其动脉内壁出现了类似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这让人们更对“蛋白质导致斑块形成”的说法深信不疑。但第二年,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就在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声称自己在研究人体尸解标本时发现,粥样斑块内沉积着大量的胆固醇,是正常血管壁胆固醇含量的20~26倍。温道斯还由此大胆预测,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可能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一个潜在原因,这从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蛋白质导致斑块形成”的传统观念。
温道斯的研究结果意义非同寻常,却并没有被当时的科学家和广大医师所关注。直到3年后,俄国病理学者阿尼茨科夫效仿过去用蛋白质喂养家兔的实验方法,改用从蛋黄中提炼的纯胆固醇来喂养家兔,70天后解剖发现,纯胆固醇喂养家兔的主动血管内壁布满了脂质条纹,这正是粥样斑块的早期形态,无论是外观还是显微镜形态,都和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形态高度一致。这一实验有力地证明了温道斯“胆固醇导致斑块形成”的观点,人们对斑块的认识也由此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
脂核是什么
如今,动脉硬化斑块已不再神秘,走出“蛋白质毒性”误区的人们发现,斑块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血压、生活方式、情绪、年龄等因素都有一定关系,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如甘油三酯、胆固醇等。血脂含量过高的时候,血脂就在血管壁上沉积,一开始只是动脉内膜上的一个小黄点,后来慢慢变成黄色条纹,人们把它叫做脂质条纹,随着脂质的不断沉积,脂质条纹进一步发展形成斑块,脂质沉积的越来越多,斑块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形象地把粥样斑块称为“脂核”。所以说,血脂过高就是促使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发展、引发动脉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消除脂核方法
目前临床上唯一能够消除脂核的药物只有他汀类药物,并且这种作用与他汀降脂作用无关,是近年来对他汀作用研究的新发现。另外还有学者的研究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在消除脂核过程中有辅助作用——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能够帮助修复斑块周围的血管损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3 14:25
目录
概述
简介
斑块的形成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