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心脏按压术
急救方法
胸外心脏按压术是指通过体外人工按压心脏,来维持人工循环最常用、简便而又有效的急救方法。
作用机制
传统的观念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术的作用机制是由于心脏在胸骨与胸椎之间受到挤压,心室受到压缩和舒张的“心泵机制”而形成人工循环的一种急救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按压胸廓引起胸腔内压力的增高也可有挤压心脏的作用,即“胸泵机制”的作用。
这两种机制都可在人工循环建立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技术方法
准备工作
触摸患者颈总动脉或股动脉确无搏动时,即可将患者仰卧或置于硬板或地面(绝不能在软床)上进行急救, 双臂分别置于施救者的两侧身旁,患者头位不宜高于心脏水平。
技术操作
(1)胸前拳击术
①适应证:适用于心搏或呼吸、心搏骤停在1分钟以内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早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
②方法:术者握拳(一般为右利手者的右手),从30 ~ 40cm高处垂直对准患者胸骨中部快速一击,一般可连续进行1 ~2次。如无反应,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
①术者立于患者胸部一侧(一般为右侧),一手掌的掌面根部置于患者的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掌根部的长轴应与患者胸骨长轴方向一致,另一手掌的根部置于前手掌背部,十指伸直或相互交错。
②术者两肘伸直, 上肢与患者胸骨垂直,利用术者上半身体重,以髋部为支点,以背部为力臂,垂直下压(按压时十指与患者胸壁不直接接触),使患者胸骨下陷3~4cm,并可触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时才算为有效操作。按压时,压力应均匀,压力过小效果不好,压力过大易引起肋骨骨折。每次按压后必须彻底放松压力,使胸骨及胸壁完全复位,但其手掌根部仍要保持在原胸骨的接触部位。
③按压频率为80~ 100次/分钟,且应有节奏。两次按压之间应有一停顿间隙期。如现场抢救者只有1人时,可在胸外按压15次后给患者做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2次;若有2人参加抢救,可1人进行胸外按压,另1人行口对口或口对鼻吹气,比例为5:1,进行人工呼吸时不要按压心脏。
④当出现颈动脉、股动脉等大动脉的搏动,瞳孔变小或出现对光反应、睫毛反射、吞咽反射、挣扎动作,甚至自主呼吸时,提示按压复苏急救术有效。当积极的胸外心脏按压术等复苏措施无效时,可考虑体外心脏起搏术或心室纤颤时可考虑胸外除颤术。
注意事项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
①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
②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效果不好。
③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
④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s。
⑤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频率100次/min 。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09:20
目录
概述
作用机制
技术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