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泽
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
胡荣泽,1939年出生奉化江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9年退休。现担任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兼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粉体工业协会(筹)理事长,“中国粉体技术”杂志主编。
人物生平
1956年奉化一中毕业,196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分配到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工作。
1961年,胡荣泽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胡荣泽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分离膜、涡轮发动机叶片、微波吸收材料等,从事材料的性能测试和基础研究工作。其中分离膜专题的乙种和丁种分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该专题中,他先后担任力学、物理专业组长。
担任职务
中国颗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颗粒测试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粉体工业协会(筹)理事长
《中国粉体技术》杂志主编
研究成果
80年代中期至今,胡荣泽参加国家高科技863项目研究,担任新材料领域“新材料检测评价技术”专题组长,获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科委的表彰奖状。同时,他还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吸波材料”的机理研究,其中“毫米波——厘米波双功能隐身材料在导弹车上应用研究”项目获冶金部科技成果二等奖。
这几年,他还参加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小金属颗粒的电子结构”和“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与材料物性的研究”。
除了基础研究发表多篇有价值论文,他对材料的性能测试,特别是粉末性能测试和评价技术方面,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很多开创性工作。
这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先后主持或与外单位合作研制成我国的第一台“热解吸色谱仪”、第一台“气泡仪”、第一台“Fisher仪”,无论是在仪器结构还是方法原理上,他都有很多创造性工作
;1975~1977年主编了我国第一本粒度和孔径测试方面专著,即“粉末颗粒和孔隙的测量”。在国际上,由他首次推导出气泡法测量大孔分布的解析公式和沉降分析粒度的线性代数式。
1979~1980年,制订“粉末流动性”国家标准,他担任技术指导,由于采用国产金刚砂替代资源已贫乏的土耳其砂,该项目获有色金属总公司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4~1991年系统地研究了颗粒形状的Fourier表征,提出了对称谱概念,可定量地统计描述一种粉末的整体颗粒形状,这比以往仅对单个颗粒的描述前进了一大步,为此还研制成我国第一台测量粒度分布和颗粒形状的TV图像分析仪,并重新定义了颗粒表面粗糙度概念。
1987~1990年研究了超细颗粒的一次粒度测量,巧妙地解决了超细粉不好分散的难点。为了对比测试,在国内第一次用穆斯堡谱测量铁磁性超细粉粒度分布。
1989~1990年完成了“平均径的矩理论”和“适合多孔体的气体吸附方程”2篇论文。前文应用矩理论自然地表达出各种平均径,并证明了几个重要的数学等式和不等式。后一文提出了适合多孔体的气体吸附方程,可解释吸附——脱附的滞回现象。
1988~1992年研究了分维表征超细粉的团聚性,解决了分形的测试问题。
1990~1995年完成863项目“非氧化物超细粉氧含量分析方法研究”,胡荣泽是该课题组长之一。
除了搞好本职工作,胡荣泽还热心组织学术活动和公益事业。自1983年始,已先后组织了4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自1988年始,先后组织了3届全国超细颗粒学术讨论会。自1991年至今,由他发起组织出版了一本杂志:《中国粉体技术》,这本杂志得到颗粒界同仁一致好评。1983年由全国10个单位组成了“中国颗粒学会筹备组”,在郭慕孙先生领导下,他作为筹备组秘书长,为中国颗粒学会1986年正式成立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历年来,胡荣泽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6本。
人物评价
为了解胡荣泽的事迹,今年8月记者曾与他进行了电话联系。在电话里,他说,自己尽管已过了退休年龄,但一直很忙,为筹建中国粉体工业技术协会而奔波,没时间对以前的工作做个总结、对生活作个回顾,所以不能为家乡的报纸的这次约稿提供更详细的内容。之后,记者收到他从北京的来信,信中有一篇《粉体工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论文和一份简历。从论文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科学家对科技新领域的不断探索精神和对民族工业复兴的赤子情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9-12-10 22:2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担任职务
研究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