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纪如(Reuben Jih-Ru Hwu),1954年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药物化学与高分子化学家,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台湾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1954年,胡纪如(Reuben Jih-Ru Hwu)出生于中国台湾台北市。
1976年,获得台湾大学学士学位。
1978年—1982年,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
1982年—1991年,历任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
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1年,任奥斯纳布吕克大学访问学者。
2006年8月—2015年1月,任台湾清华大学讲座教授。
2007年—2010年,任台湾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
2008年,任台湾中央大学化学讲座教授。
2010年—2012年,任台湾中央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备处主任。
2015年2月起,任台湾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201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胡纪如研发的DNA切割试剂可选择特定序列DNA进行切割,可应用于基因工程与疾病治疗;开发了多种抗爱滋、抗肿瘤与抗菌新药,大部分药物已经进入人体试验,其他研究成果如下:①、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研究;②、合成新药研发的新思路与应对策略;③、新型纳米生物材料和有机纳米聚合物的合成研究;④、新型有机硅试剂和新型硅基化反应的研究开发;⑤、建立有机合成中的“双向进攻试剂”的概念及其应用等。
截至2016年3月,胡纪如已在《科学(Science)》《美国化学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相关研究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
据2022年12月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 (FACS)官网显示,胡纪如已获得发明专利50余项。
人才培养
胡纪如强调,读理学院要有“求真”精神,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不同是,工程师造桥、盖房子不能倒,成品不能容许失败,但科学家做实验是允许失败的,要从失败中求真、求实。实验结果出来,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不能造假。
胡纪如建议,语言能力,多学不后悔,在大学四年打好基础,扎实学习,要增加竞争力,就要加强语言能力,不管学什么语言,学的越多,出路越广,多学语言不后悔,永远毕别人多一条路。
胡纪如指导培养的学生有印度奥罗大学(AURO University)副教授Subhendu Chakroborty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胡纪如在有机硅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天然产物全合成化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评)
“胡纪如在有机化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特别是在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及有机硅化学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for his pioneering research in organic chemistry, in particular for the synthesis of many compounds with important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for his innovative contributions to silicon chemistry)。”(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评)
“胡纪如是国家栋梁、社会楷模,对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时任中国台湾地区立法机构负责人
王金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