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尔沁说书又称乌力格尔(蒙语说书),遍布
内蒙古大草原,阜新
蒙古贞是其发祥地,鼎盛时期有300多胡尔沁(蒙语:演奏四胡的人)。阜新
乌力格尔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公示
项目。
基本介绍
“乌力格尔”系蒙古语,“说书”的意思。“
蒙古族乌力格尔”有两种形式:有伴奏说唱,用马头琴说唱的叫“朝仁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演唱的叫“胡尔沁乌力格尔”;无伴奏说唱,叫“雅巴干乌力格尔”。
传说
《蒙古秘史》传说,成吉思汗的一个随从部下曾边弹边说唱一段降妖的神话故事,出神入境,听者喝彩。似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早期说唱民间故事和英雄史诗《江格尔传》、《格斯尔传》、《成吉思汗传》等。后职业艺人说唱自编故事和改编汉族的古典小说。清末最为兴盛。
已知第一位正式收徒授业的胡尔沁是
蒙古贞人旦森尼玛(1810-1889),男,蒙古族,阜新县
佛寺镇团山子村人。他 8岁入瑞应寺当喇嘛。后把唐代野史故事《苦喜传》《殇妖传》《羌胡传》《楔廒传》《全家福》编译成蒙语并用四胡伴奏演唱,合称《五传》,长达200多万字,倍受牧民欢迎。后旦森尼玛以说书为业,唱遍草原。他还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译成蒙语说书。他在本地的传人有章速、道义等,在
昭乌达盟收徒朝玉邦和白间宝力高。他晚年回归故里,把胡尔传给徒弟额尔巴拉。此胡尔现收藏于阜蒙县民俗馆。
阜新有影响的胡尔沁还有额尔巴拉(1872-1932),
佛寺镇团山子村盲人,自幼学艺, 20岁成名。其徒色勒贺扎布(1919--1993),
王府镇良官营子村盲人。
口齿伶俐,记忆非凡,取各家之长,终生以说书为业。主说次唱,比兴夸张,把
谚语、格言穿插书中,描述逼真贴切,笑话幽默连篇,意味深长。下授徒康殿文(1949--2002),卧凤沟乡边力板村盲人。14岁学艺。琴技娴熟,曲牌繁多。多民间器乐曲和寺庙音乐变体。语言丰富,说唱有力。再下传那木吉乐(1963),
佛寺镇佛寺村人。14岁拜师康殿文。
乌力格尔融说唱、拉琴、表演于一体,以吟诵式语调讲述故事 ,以民歌化的词章做词牌,以民间音乐做曲牌,乡土语言,琅琅上口。唱词俗语、
谚语、民歌化,易于理解。胡尔沁席地表演,拉、击、弹奏各种曲牌,渲染气氛。表演靠面部表情、手势及嗓音,说法现身。
胡尔
琴筒多木制,蒙以兽皮,四弦。弓毛分两股,夹一、二弦和三、四弦间,两组弦音高纯五度。常用音域两个八度。可演奏音阶、音程和跳动,也可演奏各种装饰音、滑音和泛音,技法有:分弓、连弓、顿弓、连顿弓、跳弓、抖弓、颤音、滑音、快速全弓、拨奏、转调等。
传统书目
唐书五传、三国演义、青史演义、薛丁山征西、东汉、东辽、三侠五义等小说。现代曲目有:林海雪原、
嘎达梅林、铁道游击队、烈火金钢、草原烽火、地道战等。
乌力格尔基本特征:1、有历史故事、各种知识、民俗民风等。2、一人一把四胡,一人扮多角,乐器既伴奏又拟刀枪。兼有散文体道白、韵文体唱词,融民歌、好来宝、民间故事于一炉。 3、胡尔沁在演唱中既是自己,又是角色。4、说法稳定 ,按照传统的开篇、
正传、结尾套数讲述。5、优秀胡尔沁
口齿伶俐,记忆超人,五音准确,琴技高超,一专多能,倍受尊敬。
近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尔沁演唱了许多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的新曲目。1979年发现蒙古文手抄本《兴唐五传》《东辽》《回龙传》三部长篇大书共180页,350万字。内蒙古大学收藏。乌力格尔把说、唱、伴、表融为一体,语言多哲理及格言,有很高的文学及民俗价值。
乌力格尔后继乏人。现在常年说书的仅有杨铁龙、那木吉乐二人。
1980年后,阜新举办了5届乌力格尔培训班。1994年制定 《奖励办法》。建立了艺人、曲牌、词牌、书目档案。收藏了一些器物、胡尔、古籍。1999年制定有关《保护条例》。今后拟挖掘抢救书目和资料,普查记全词牌和曲牌,登记胡尔沁小传,撰写有关专著,培养艺人,建立详细数据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