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安文武全才、艺兼多派,擅长谭、马、刘、高各派拿手好戏,在
台湾四大须生中艺术表现最为全面。由于甚早离开军中剧队,故遗留之舞台实况录像甚少,反而是在中视制作“国剧大展”时的静场录像,留下较多资料。根据他后来常演的剧目来看,马派戏应该还是他最为拿手、最为喜爱的,例如《十老安刘》《八义图》《马义救主》《胭脂宝摺》等。胡少安的戏有很浓厚的个人风格,他吸收各派之长,但又不愿意墨守一派,成为某派的忠实传人。这点与大陆演员一向喜欢标榜的“名家之后”“某派传人”有很大的差异。基本上1949年由大陆来台的老伶公们,在艺术风格上多半有有这样的倾向,一来是他们本身的背景多非名家后裔,没有太重的派别包袱;二来当时他们均正值青壮,出科毕业后即开始跑码头,边演出边学艺,由于市场的需要,更压迫着他们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即使来到
台湾后也是如此,常常要现学现卖。缺点就是钻锅不实授,容易流于一道汤,比不上名家传人一招一式千锤百炼,但优点就是所有的玩艺都是透过反覆的舞台实践内化成自己的功夫,因此在舞台上也较容易建立自己的风格,当然这风格必须是观众所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