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6年至1939年这段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的影响,使胡均感到自己过去学到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画,在当前火热的斗争年代起不了鼓舞群众战斗救国的作用,不如高唱抗日歌曲,以激发群众的斗志。于是,他积极自学音乐。这时,他得到同学张影的介绍,参加了由邓演达创建的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即后来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开始接触社会的政治斗争。
1940年初,胡均离开了东江地区,来到粤北。先后在仁化县省立韶州师范、曲江县私立志锐中学、清远县私立龙岗中学和乐昌县国立第三华侨中学任音乐教员,组织了较大规模的学生合唱团,大唱爱国抗日歌曲,并亲自参加指挥。
1943年初,日寇要打通粤汉铁路,韶关告急。胡均离开了粤北地区,转到湖南省零陵县私立求实中学任音乐教员。日寇占领韶关后,沿着粤汉铁路向湖南进攻,胡均又被迫转到广西,经桂林到达柳州,在柳江国民中学任音乐教员。不久,敌机又轰炸柳州,胡均和梁伦于1944年春一起逃难到云南昆明。
胡均到达昆明之后,便与梁伦在
中华职业教育社办的中华小学教书。当时新音乐社副社长赵沨也在昆明,胡均通过赵沨的关系,正式参加了新音乐社云南分社的工作,在中华小学内开办了中华音乐训练班和中华舞蹈培训班,胡均任音乐训练班的班主任,梁伦任舞蹈训练班的班主任。胡均还参与《音乐报》和《新音乐月刊》(昆明版)的编辑和撰稿工作。写了《音乐的话》《论音程》等基础理论文章,还与梁伦共同办起
中华舞蹈研究会。
解放战争期间,胡均积极投身民主运动,利用音乐和舞蹈参加斗争。他与梁伦创作、排练了大批歌舞节目,常在西南联大民主广场公演。较受群众欢迎的节目有反饥饿的舞剧《长夜》、反内战的小舞剧《五里亭》、反对扶植法西斯力量的舞蹈《希特勒尚在人间》和反独裁统治的多幕儿童歌舞剧《幸运鱼》等。从1945年底到1946年夏,昆明先后发生了“一二·一”屠杀学生事件和暗杀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等事件,胡均离开了昆明,经广西百色、梧州到达广州,然后再转回香港,参加了民主同盟,并参加了由中共香港文委领导的中原剧艺社和新音乐社华南分社工作。后来,胡均除在中华音乐院兼课外,还任新音乐社华南分社社长,并参加有30多个歌咏团体的香港歌联的领导工作,组织香港音乐教师联谊会。1948年,胡均退出了农工民主党民盟,由李门和郭杰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在群众中普及音乐歌曲活动,胡均为歌咏团体谱写了许多群众歌曲,由于香港群众讲的是广州话,不太懂普通话。作曲家和诗人们便用广州方言来谱写词曲。胡均是第一批参加方言歌曲创作的作曲家之一,谱写了《家乡月》《贺新年》《冇屋住自己起》(电影《野火春风》插曲)、《黄肿脚》等许多当时有代表性的广州方言歌曲,对活跃群众歌咏运动起到积极作用。1949年初,胡均被组织派回粤中游击区参加解放战争的武装斗争,与符公望和郭杰等共同组建粤中文工团,并担任该团工作部长。后来文工团改为文工队,胡均先后任副队长、队长。1952年,胡均被调到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先后任第六演出队的乐队队长和剧院创作室音乐创作员。胡均在繁忙的军旅中,谱写了很多革命歌曲,其中较为流行的有《人民武装进行曲》《中国人民翻身大合唱》(与郭杰合作)、《兜督将》《月光光》等,并为歌剧《白毛女》改用广州方言演出时改编方言插曲,为多幕童话歌舞剧《咬鸣婆》谱写音乐。他创作的群众歌曲通俗、流畅、亲切、优美、结构严谨。其音乐作品简洁、明快、清新。
1953年夏,胡均被调到华南歌舞团,1957年任副团长,分管音乐方面的业务领导工作。直至1966年。这13年中,胡均创作了不少保留节目,其中有歌曲《梅州情歌》《木棉树》、舞蹈《走马灯》、歌舞《闹花灯》《绣花舞》《娶新娘》和多幕大型神话舞剧《牛郎织女》等,历演不衰。
文化大革命期间,胡均被无辜剥夺了工作和艺术实践的权利。到1972年夏天,他才从英德横石塘荣场调回广州,安排在广东省文艺创作室工作,任音乐组副组长。1977年被调到中国音乐家协会广东分会,先后任副秘书长和秘书长。自1972年恢复工作后,胡均除了为发展广东的音乐文化事业埋头工作外,还开始致力于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研究、总结他几十年来的艺术实践经验、辅导和培养音乐人才等工作。写出了《漫谈梅州情歌的改编》、《试论广东音乐的音阶和乙反调式》《对广东音乐七平均律的疑问》《学习两首工人歌曲的体会》等专论文章,并编写了《歌曲创作的方法》《中国民族音乐理论基础》等音乐理论专著。
胡均自小喜爱文艺,尤爱美术。1932年考入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学习绘画。1936年夏天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平,先后在省立
长沙师范学校、私立寺前小学、越华中学和县立赤坎小学任美术音乐教师,开展艺术教育工作。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胡均激于爱国热情,除了在学校组织宣传队,带领学生到乡镇进行抗日宣传以外,还在开平长沙埠开办群众歌咏班,教唱抗战歌曲,讲解抗日形势,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参加组织和亲自指挥在长沙、赤坎、水口三个地方同时举行的抗日歌咏大游行。还参加了广州洪流抗战剧团在开平、恩平两地乡镇的抗日宣传演出活动。这时,他与舞蹈家梁伦在剧团认识。1939年夏,日本飞机轰炸开平赤坎,四邑(新会、开平、台山、恩平)形势紧张,学校被迫停办,各处城乡的人口也开始疏散。胡均离开学校,正式加入洪流抗战剧团,经由澳门转到香港,进行抗战宣传演出活动,后来由于经费无着,洪流抗战剧团被迫于1939年初秋在香港宣布解散。胡均和梁伦一起由香港转入广东东江游击区,在第四纵队的艺术宣传队任副队长,带领队员在东莞、宝安两县乡镇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85年10月,胡均离休后被聘为音协广东分会顾问,还担任羊城音乐事业基金会副会长兼理事会理事长、华南文艺业余大学校务委员兼音乐系常务副主任,以及《民族民间音乐》编委。1996年编著出版了《乐海扬帆六十年》一书。1999年10月,他将珍藏的1800多册图书捐赠给家乡的文化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