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力稳定条件下,当空气被迫越过山脊而移动到背坡,其个别气块将离开平衡位置而作浮力振荡时,在山脊背风坡形成
重力内波。《大气科学辞典》中提到,背风波的波长与纬向风速成正比。在2~5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平均风速为20米/秒时,背风波的波长是8~10千米;而在5~7千米高度的大气层,平均风速为30米/秒时,背风波的波长是16千米左右。背风波的能源在地表面,波的等位相线随高度向西倾斜。背风波对于动量上传、晴空湍流以及地方性
云系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背风波是在气流过山过程中位涡守恒的前提条件下形成的。位涡守恒表示:气柱运动过程中绝对涡度与气柱厚度的比值为常数。当西风爬越南北向山脉时,迎风坡有地形强迫抬升,气柱被压缩,厚度减小,则相对涡度随之减小。由于初始相对涡度为0,减小后为负值,气流形成反气旋性曲率,即运动路径沿逆时针方向偏转。下山时气柱厚度增加,若山是对称的,则气流下山后厚度变为初始厚度,则绝对涡度也恢复为初始值。由于气流过山过程中一直为反气旋式运动,因此下山后的位置通常比上山时偏南,则地传参数将变小,因此相对涡度将比初始值大,即此时相对位涡大于0,则此时气流具有气旋式曲率,移动路径将沿顺时针方向偏转,即向北运动。当气流移动到上山时的纬度,地传参数恢复初始值,相对涡度变回0,但由于惯性作用气流仍在向北运动。随着地传参数的增大,相对涡度又开始减小,则气流逐渐产生反气旋性曲率,又逐渐往南偏转;向南到一定纬度,地转参数过小后相对涡度又增大为正值,气流又向北偏转(见图1)。气流的这一系列运动即形成了背风波,在背风坡一侧形成的一列槽脊中,第一个槽对天气影响较大,且在天气图上最明显,称为
背风槽。而由于气流在背风坡侧的波动运动,导致能量和水汽的交换,常会形成与山脉走向几乎平行的一系列条状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