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一些种类中,存在所谓次级体色反应特征的现象,这是通过以眼为接受器的液性相关及神经相关使体色自动地接近背景颜色而引起的
背景适应,与光接受器所接受的总光量的刺激效应有所区别。把动物置于光线吸收的背景上时,暗色
色素细胞特别是黑色色素细胞发生扩散(体色暗化)即黑色的背景反应;反之在光线散射的背景上,这些色素便发生凝集(体色亮化)即成为白色的背景反应。有许多动物其处于黑暗中或失明的个体,体色反而取明、暗之间的中间颜色。如果把眼的下半部遮住,结果便产生黑色的背景反应,因此可以认为背景效果的形成原因可能在于眼的某种背腹的分化。在接受上方投射光照射的网膜腹侧部分是产生黑色背景反应的媒介;仅接受下方反射光的网膜背侧部分则是产生白色背景反应的媒介。而且提出了后者大于前者的假设。这个假设通过对柳叶鳟(Fundulus)的组织学的研究(视细胞的组成在网膜的背腹是不一样的)以及对网膜各部分分别照射实验的结果所证实。在海蛆的复眼中,侧腹方面的单眼群与白色背景反应有关,而背方的单眼群与黑色背景反应有关。
如所周知,背景效果在甲壳类的一些种类(藻虾、Pa-laemonetes、三疣梭子蟹)以及竹节虫、乌贼、雨蛙等,由于存在许多种类的色素,所以除明暗以外,甚至还发生红、黄、蓝、绿等色背景的体色适应。这些种类的网膜背侧部分还具有辨别波长的能力,可看作按反射光各个波长发生特异的体色反应的媒介。此外,比目鱼类不仅仅能反应背景色调,而且甚至有模仿背景状态的能力。背景适应常常(甲壳类、鱼类等)进入形态的体色变化的领域,在暗处不停地从下方照射比目鱼,则平时在白色的身体下面会形成黑色色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