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胆石病是指胆道系统(包括
胆囊与
胆道)的任何部位发生
结石的疾病。按结石的成份,可分为胆红素结石、
胆固醇结石和混合结石三类。胆石病的真正发病率与流行情况是很难确定的,因为有近乎50%的胆石病者可以终身无症状而不被发现。胆石病的临床表现以右上腹胆性绞痛、
黄疸和发热为三大主证,其疼痛往往于夜间、饱餐后或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发作,疼痛可向右肩或右肩胛部放射。
近来鉴于:
1.胆石病病人的2次甚至3次手术率已非罕见;
2.
胆囊解剖位置相对不太固定,没有经验的医生容易失手;
3.胆囊手术一旦发生并发症往往不可逆;
4.最使人担忧的是右半结
肠癌的发生,似与胆囊手术有某种联系。因此胆石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
自疗要点
1.宜平卧或向右侧睡,如左侧睡时胆囊口朝下方,结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从胆囊落入胆囊颈部而发生嵌顿,引起胆绞痛发作。
2.平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以减少胆囊素的释放。发作期忌食油腻与辛辣之食品,饮食以少吃多餐为宜。
3.忌饮酒,少吃糖。
4.常吃能抑制胆结石的食物,如生姜、青菜头、菠菜、春笋、洋葱、番茄、莲花白、四季豆、大青椒、玉米、南瓜、白萝卜、藕等。
5.常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黄绿色的蔬菜、西红柿、胡萝卜、玉米等。
6.要重视早餐。不进早餐,
胆汁分泌减少,胆酸含量降低,与胆固醇的比例失调而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7.既不要劳累过度,也要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以减少胆汁淤滞而加重病情。
8.保持情志的舒畅,使胆汁分泌正常,不易淤滞。
9.发胖者要注意减肥。
10.保持大便通畅,可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
11.进餐后不宜立即睡眠或久坐不起,可以散步或轻轻按揉右上腹部,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流畅。
12.在蛔虫症高发区或蛔虫患者应重视预防并积极驱虫。有资料表明,胆石之中心70%是由
蛔虫卵或蛔虫残体组成。
自疗方法
(一)内治法
1.成药
(1)胆通,1日3次,每次1片。
(2)金胆片,1日3次,每次服4片。
(3)胆宁片,1日3次,每次服4片。
2.单验方
(1)玉米须50克,煎水代茶。
(2)鲜黄瓜藤100克,煎水饮之。
(3)大叶
金钱草30克,丝瓜络20克(煅存性,研细末)。先水煎金钱草取浓汁,滴入酒数滴,送服丝瓜络末10克,1日2次。
3.食疗方
活泥鳅3条、豆腐100克。活泥鳅不杀洗净,豆腐整块不切,放锅内煮片刻,泥鳅钻入豆腐中,加调料食用,1日1-2次。
(二)外治法
1.胆绞痛发作时,可用指压胆俞、胆囊穴来止痛。(胆俞穴:在第十胸椎旁开1.5寸处。胆囊穴:在阳陵泉穴下,腓骨小头前下方直下1-2寸按痛敏感处。)
2.冰片1克、乳香4克、没药4克、木香6克、大黄10克、白芥子4克,研成细末,用热醋调成糊状贴于胆囊压痛处。
自疗误区
1.不少患者误认为自己身体亏虚而进补,殊不知本病以湿热蕴结之实症多见,如误服
人参、
黄芪、
鹿茸、熟地等峻补滋腻之品,不仅于病无益反受其害。
2.胆囊萎缩或胆囊收缩功能差者,排石效果不理想。
3.胆石病自疗并非一概有效。频繁发作且症状严重者或老年女性胆囊收缩功能差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4.胆石病并发
糖尿病者,应在排石疗法的同时,积极治疗糖尿病。
5.应与胆道蛔虫病相鉴别。胆绞痛有明显的钻顶感,有服驱虫药病史者,则多数为胆道蛔虫病。如饮100克醋后疼痛缓解者,更能证实这一点。
概述
胆石病指胆道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胆石动态、所在部位及并发症,主要症状为胆绞痛(疼痛剧烈汗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并可有程度不等的黄疸,发热。胆绞痛一般短暂,但也有延及数小时的。
胆石病的治疗以往主要依靠手术。五十年代始用中医排石法,1959年首次报道针刺治疗本病[1]。近二十年来摸索出一套包括针灸在内的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的治疗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七十年代后期,有的单位以针灸作为主要疗法配合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获得满意效果[2],此后,进一步发现耳针、电针及光针等穴位刺激之法都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兴起于南京的耳穴压丸法,不仅能明显地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一定排石作用,方法经济简便痛苦小,颇受观迎[3]。有人曾统计869例病人,针灸有效率在69~96.6%之间,排石率46.23~82.1%[4]。有人还对包括电针在内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胆石病的远期疗效(经1~22年随访)进行分析,发现也较稳定[5]。
关于针灸对本病的作用机理,不少工作表明,针灸可促使胆汁流量增加,胆囊容积缩小,促进胆囊的蠕动和排空,对括约肌有反复的紧张和松弛作用,从而有利于胆石的排出。
适于针灸治疗的病人:1、胆总管结石,其直径在1厘米左右,胆管下端无器质性狭窄者;2、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者;3、直径小于1厘米的胆囊结石,胆囊排出功能较好者。
物理治疗
电针
(一)取穴
主穴:日月、期门。
配穴:阿是穴、胆俞。
阿是穴位置:巨阙与右腹哀连线之中点。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疼痛剧烈、胆囊肿大者加配穴。所有穴位均仅取右侧。直刺进针(胆俞斜刺向脊柱,阿是穴则宜以6寸毫针向胆囊胀大中心斜刺至腹外斜肌下),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最大耐受量为度,持续通电60分钟。起针后服50%硫酸镁5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治疗522例,分稳定型、急性发作型和休克型三类,排石率:稳定型35%,急性发作型89.7%,休克型50%,总排石率为78.4%。与对照组(仅服50%硫酸镁)比较,电针疗效明显为高(P<0.01)[2]。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胆俞、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位于右上腹,触痛最显著处。
(二)治法
胆俞仅取右侧。以氦一氖激光器照射,波长6238埃,激光管出光口与皮肤距离为30~60厘米,输出功率2毫伏,光斑直径2厘米左右,每穴分别照射10分钟,每日2次。同时服33%硫酸镁,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穴位激光照射治疗50例,总有效率98%,排石率为80%[6]。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肝、胰胆、十二指肠、交感。
配穴:脾、胃、三焦、神门、肩、食道、大肠、迷根、内分泌;体穴:章门、胆囊穴、天枢。
(二)治法
主穴每次必取,配穴据症酌加,疗效不明显者取1~2个体穴。以王不留行子贴敷耳穴。每次贴一侧耳,左右交替轮换,嘱病人于饭后20分钟自行按压10~20分钟,以能耐受为度,每日3~4次,另可于胆绞痛发作之时予以按压。一周贴穴2~3次,20次为一疗程。体针亦只针右侧,以捻转提插之法,激发强烈得气针感,迅即拔去,不予留针。便秘明显者,令服33%硫酸镁,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症状疗效:1、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有效:症状减轻或症状虽已消失但仍有轻度复发;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后又复发如初。排石效果:1、近期痊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治疗后B型超声波复查未发现光团及声影;2、显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B型超声波治疗前后对比结石数减少超过1/2者;3、有效:大便淘洗发现结石;4、无效:大便淘洗未发现结石,B型超声波检查未见改善。
据234例观察,排石效果:愈显率22.65%,总有效率94.44%;症状有效率82.11%~100%[3]。据我们观察的57例,排石总有效率36.8%,症状总有效率84.2%(显效率36.8%),且所排结石均小于1厘米[7]。本法主要用于稳定期。
耳穴电针
(一)取穴
主穴:胰胆、肝、三焦、胃、十二指肠、食道。
配穴:痛甚加交感、神门,黄疸加
肾上腺、内分必,排石困难加耳迷根、交感。
(二)治法
主穴酌取,据症状加配穴。疼痛明显时,采用密波,黄疸或有炎症时用疏密波,排石困难则宜选疏波。每次一般取4个穴位,接通电源,强度以病人可耐受为宜,治疗10分钟。每日1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辅助治疗:每晨服油煎鸡蛋2个。便秘服33%硫酸镁口服液30毫升。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510例,结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好转者50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6%;排石者462例,排石率为90.59%,其中排空者90例,占19.48%[9]。
眼针
(一)取穴
主穴:肝胆、中焦。
(二)治法
主穴均选,取双侧。探寻到反应点后,在眼眶缘外2分,用30号5分长的毫针沿皮刺入,毋须用提插捻转手法,深度不可刺到骨膜,严防局部出血。左眼用补法(即向顺时针方向进针),右眼用泻法(逆时针方向进针)。留针5~15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胆石病人之胆绞痛。
疗效标准:1、显效:治后5~10分钟疼痛完全缓解或明显减轻者;2、有效:治后5~10分钟,疼痛减轻1/2以上,但局部有压痛,饮食仍需控制者;3、无效:治疗后5~10分钟,症状未见改善。
共治122例计250例人次,显效156人次,有效89人次,无效5人次,总有效率为98.0%。但有一定复发率[8]。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分为5组。1、鸠尾透巨阙、幽门,2、日月透期门、腹哀(均右侧),3、上脘透中脘、梁门,4、肝俞、胆俞(均右侧),5、阳陵泉。
(二)治法
据症情每次选2~3组穴,穴区消毒并以1%普鲁卡因局麻,采用特制埋线针,将消毒过的长0.5~1cm的肠线送入穴位肌层。鸠尾用平剌法,先透巨阙,再透幽门,均进针1.5~2寸;日月先平剌透期 门,进针约1.5寸,再透腹哀以40度角剌入1.5寸;上脘透中脘、梁门,均采用45度角进针1.5~2寸。余穴直剌,注意背部穴不可过深。当推入肠线后要适当破坏穴下脂肪组织,然后从针孔挤出少许血液,贴压消毒敷料。7~15天治疗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869例,结果临床痊愈522例,显效270例,有效77例,总有效率100%[10]。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廷翼,等。针灸治疗胆石有效二例。福建中医药 1959;4(3):43。
[2]电针加服硫酸镁治疗胆管结石(附522例临床疗效观察及排石规律初步探讨)。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一),1979:3~4,北京。
[3]南京市耳压疗法胆石症协作组。耳压治疗胆石 234例临床分析。江苏中医杂志 1985;(8):24。
[4]严 洁。胆道疾患的针灸治疗。湖北中医杂志 1981;(5):35。
[5]李世忠,等。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胆石症远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4(7):396
[6]汤 华,等。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胆石病50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 1980;(11):52。
[7]张 仁,等。耳穴压丸对胆系排石及舒缩功能的影响——附57例临床分析。中医杂志 1986;27(3):24。
[8]王济华,等。眼针治疗胆绞痛122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89;9(2):27。
[9]张育西,等。耳穴电针治疗胆石症510例临床报道。中国针灸 1986;6(5):5。
[10]李国臣,等。腹部穴位埋线法治疗胆结石869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7;17(11):681。
典型症状是胆绞痛
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是突发胆绞痛。胆绞痛是指突然发作的右上腹剧烈疼痛,疼痛呈阵发性,中问有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缓解期。在缓解期间,~部分患者无任何表现,部分患者常感右上腹或上腹部不适。有时由于体位的变动,尚未经治疗,疼痛突然缓解消失。疼痛达高峰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当胆囊管、胆总管下端梗阻时,恶心、呕吐症状更为突出。疼痛的中心点在右上腹及剑突下方,常放射至右胸背部、右肩部、胸骨后等处。合并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偶有类似胆绞痛症状,同时胆绞痛发作时也可诱发心绞痛。
胆绞痛常发生于进油脂食物、饱餐之后,但也可无特殊的原因,其与饮食的关系不像溃疡病那样恒定而有规律性。但当结石位于胆囊壶腹处呈半梗阻状态时,绞痛发作频繁并与饮食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典型的胆绞痛可在睡眠中发作,常被痛醒,这与患者体位有关系。患者在平卧或左侧卧位时,由于胆囊的解剖关系,胆囊管处于最低位,因结石的重力作用,向胆囊管方向移动时,当结石移至胆囊颈部,并梗阻此处,引起胆囊颈部痉挛,而出现胆绞痛;专家指出患者右侧卧位、俯卧位或坐起时,由于胆结石又回到胆囊底部而症状缓解。不少患者于睡梦中发生胆绞痛,在就医的路上,因颠簸而疼痛消失。当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时,疼痛常持续而不易缓解,并随之出现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不典型症状常被误诊
部分胆囊结石患者症状不典型,易与腹腔其他疾病相混淆。常见的主诉为右上腹不适、隐痛,食后上腹部饱胀等。有些患者特别表现在饮食习惯上的改变,食油煎鸡蛋或富于脂肪、粗糙食物常易引起症状复发,每到秋冬之交,症状发作频繁。由于腹痛、呃逆、暖气、消化不良、厌油腻等症状,不少患者常被当作“胃病”而治疗。
另一常见的不典型症状是肝区、右上腹部的钝性隐痛,疼痛较为持续,常主诉该部位有压迫感,并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
无症状偶尔发现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是指患者的主诉不明确,无典型的胆道疾病症状,而在体格检查时或在诊断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的胆囊结石,又称“安静结石”。在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并非无症状,而是症状不典型,经过追问病史,也可找出一些胆囊结石症状。的确,有一部分患者,经过反复询问、肩发,确实没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