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源性肝脓肿
疾病名
胆源性肝脓肿是胆石、胆管狭窄等原因引起的胆管梗阻、感染所致肝脓肿,是肝胆管结石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此病是一种肝内多发性脓肿,常与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同时存在。临床起病多急骤,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的症状。好发年龄为21~40岁,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胆管结石、蛔虫、胆道狭窄等导致胆管梗阻和炎症,细菌沿胆管上行,侵入肝脏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形成多个小脓肿,以后逐渐融合成较大脓腔。脓肿常为多发性且与胆管相通,罕见巨大脓肿。原有胆管结石者,胆管多扩张、增厚,门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不易破溃。胆源性肝脓肿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厌氧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既往多有胆管结石、胆管手术、反复胆管炎等胆管疾病病史,故常有胆结石、胆管炎症和梗阻等原发病的表现,继而多突发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和大量出汗。肝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向右肩部放射,或引起胸痛,并可出现刺激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由于脓毒性反应及消耗,短期内即出现重病而容,伴贫血、低蛋白血症。
2.体征
体温可达39℃~40℃,多为弛张热。如病变在右肝前叶,可见局部隆起,皮肤有凹陷性水肿,肝脏大并有触痛,右上腹压痛明显或出现腹肌紧张;病变在肝左叶则上述症状出现在剑突下,呈危重病容;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检查
诊断
具有胆管结石和胆管感染病史,突然出现高热、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并有触痛及叩击痛,应考虑到肝脓肿的可能,结合B超等检查,大多可以明确诊断。X线、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并发症
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弥漫性腹膜炎、膈下脓肿、胸膜炎、脓胸、心包积脓、胆管出血,甚至导致败血症、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
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急性期的局限性的炎症,未形成大的脓肿且只是多发的一些小脓肿,多可用非手术治疗。用大剂量抗生素和全身支持性措施促进脓肿自愈。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置管引流术
适用于单个较大的脓肿,在B超引导下以粗针行脓腔穿刺,反复冲洗吸净脓液后,置入导管,以备术后定时冲洗引流。此法简便、创伤小、疗效也满意,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危重病人。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并不能完全代替手术引流。
手术治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1 15:47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