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超声检查
胃超声检查
胃超声检查的最大优势是声束能穿透胃壁,从而可以显示胃壁层次结构。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胃壁癌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有时能估计病变侵犯胃壁的程度。也可发现早期胃癌,特别是能了解胃周器官的转移情况,弥补胃镜和 X 线检查的不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这是超声对胃癌检查的独到之处。目前,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仅为15%, 故不做为胃癌的筛选手段。随着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使胃超声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高。
检查介绍
胃超声检查的最大优势是声束能穿透胃壁,从而可以显示胃壁层次结构。它作为一种非创伤性诊断方法,可以给临床提供胃壁癌肿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有时能估计病变侵犯胃壁的程度。也可发现早期胃癌,特别是能了解胃周器官的转移情况,弥补胃镜和 X 线检查的不足,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这是超声对胃癌检查的独到之处。目前,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仅为15%, 故不做为胃癌的筛选手段。随着超声内镜的临床应用,使胃超声的临床价值进一步提高。
检查正常值
(1) 空腹时正常胃声像图: 空腹胃的声像图随其潴留液多少、收缩状态及断面部位的不同而各异,可表现为“月牙形”、“马鞍形”及椭圆形,其中心部强回声为腔内气体、粘液及内容物的混合回声,若胃内有大量气体时、 后方常伴有声影。中心强回声与周围强回声间的低回声带是正常胃壁回声。
(2) 饮水后正常胃声像图:饮水后胃腔充盈呈无回声区,内有散在微小气泡及粘液形成的强回声点,易浮动。 胃腔周围可显示正常胃壁结构。正常胃壁结构的显示受探头声束与胃壁的垂直程度、胃腔充盈程度及局部声束聚焦程度影响。比较之下胃窦部胃体后壁易于显示,而胃底部及胃体前壁层次显示困难。
(3) 服有回声充盈剂后的正常胃声像图:饮用胃充盈剂时,超声图像清楚地显示食管下段及贲门部的充盈剂的通过及滞留情况。胃底、胄体、胃窦都显示清楚,并可清晰的显示胃壁,在高分辨率探头下显示为三强两弱的五层结构回声,从内膜开始, 第一条强回声和第二条弱回声线表示自粘膜界和粘膜肌层。第三条强回声线表示粘膜下层,第四条弱回声线代表胃固有肌层,第五条强回声线则表示浆膜层及其周围界面回声(图 77)。胃壁内外两条强回声线间距离代表胃壁厚度,正常人胃壁厚度范围为2-5mm(平均值大多在4. 0-5. 0mm 之间) ,胃幽门肌处壁厚不超过6. 0mm。
(4) 胃壁蠕动波: 正常人的声像图上约可见 1-3 个蠕动波, 其波形有节律性、对称性、无突然中断现象。
临床意义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有胃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部位以胃小弯近幽门侧及十二指肠球部最多见。溃疡病的基本病理是粘膜层出现局限性凹陷,凹陷深度超过粘膜肌层; 溃疡周围的粘膜经常伴有水肿、充血或增生等炎症变化。
(1) 空腹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溃疡部位有局限性轻度管壁增厚,呈低回声状。急性较大溃疡则出现局限性胃壁粘膜层缺损。
(2) 胃充盈状态下,典型的胃溃疡周围出现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局限性增厚,中央有较平滑的溃疡凹陷,呈小“火山口” 样征象。
(3) 小而较浅的溃疡仅以局限性增厚为唯一表现。
(4) 幽门管溃疡以水肿充血的局限性增厚为主要特点,经常伴有胃排空延迟;急性期时,常出现幽门痉挛和胃潴留, 幽门管腔狭窄,液体难以通过。
(5)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超声表现为:局限性管壁增厚,球部变形,液体通过球部迅速(激惹现象); 大多数十二指肠的溃疡面比较小,超声不太容易发现。
(6) 三维超声对溃疡面的显示近似于胃内窥镜图像。
胃平滑肌类肿瘤是源发于胃肌层的间叶组织肿瘤, 分为良性胃平滑肌瘤和恶性平滑肌肉瘤。
胃平滑肿瘤的声像图表现:
(1) 声像图特征:
①胃壁内局限性肿物,多呈圆球状,也可呈哑铃状或不规则状。
②肿物多发生于胃上部,以单发者多见,大小通常在5. 0cm 以内,但也有达9. 0cm。
③肿物呈低回声,境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或较均匀。
④部分病变肿物的粘膜面伴有溃疡凹陷。
(2) 声像图分型:
①腔内型:肿物位于粘膜下,向腔内生长,粘膜层被抬起,断面上局部胃腔变窄。
②壁间型:肌层有肿物同时向腔内外生长,使腔内粘膜层隆起,腔外浆膜层外突。
③脏外型:肿物主要向腔外生长,浆膜面膨出明显,粘膜面无明显膨出。
胃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表现:
(1) 肿瘤起自胃壁肌层,形态不规则,周缘回声略毛糙。内部回声不均质。
(2) 肿物增大可见液化区形成,部分伴有少量不规则增强回声。粘膜面常有较深的大溃疡,其溃疡凹陷的形态不规则,并可与液化区贯通,使肿物内部形成假腔。
(3) 肝脏或周围淋巴结可出现转移病灶。
胃癌: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胃窦部特别是胃窦小弯靠近幽门侧。病理类型以腺癌较多见。
胃癌分期有早期胃癌和中晚期胃癌。
早期胃癌指病变仅侵及粘膜与粘膜下层,超声经腹检查显示困难,超声内镜对其诊断有较大价值。
中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指癌病变侵犯深度已超越粘膜下层,达到固有肌层更深,通常分三型:
① 肿块型;②溃疡型;③弥漫型。
基本声像图改变为胃壁异常增厚、隆起,通常呈不均质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胃壁结构破坏。
(1) 肿块型: 胃壁局限性隆起凸向胃腔, 表面不光整者可形成类似菜花状低回声或杂乱回声肿块, 周围胃壁也有程度不等的增厚。有时可见癌肿破坏浆膜向胃外生长,形成外生性肿块,并且有与周围脏器粘连或直接转移蔓延的征象。
(2) 溃疡型:隆起胃壁表面形成不规则凹陷,凹底部不光滑,可见小结节状回声,凹陷周缘隆起不规则、厚度不均匀,凹陷口僵直。周围胃壁也可呈不规则增厚、隆起。
(3) 弥漫型:胃壁大部或全部呈弥漫性增厚、隆起,其厚度大于15mm,粘膜面不规则破溃或糜烂时局部呈强回声, 重者胃长轴断面呈“线状” 胃腔,空腹短轴断面呈“假肾征”,饮水后增厚的胃壁更清楚。
残胃癌的超声检查:胃癌术后的超声检查重点是靶器官(包括肝脏、腹膜后、盆腔) 的转移病灶的发现。
残胃因位置深在,受干扰因素较多,超声检查不可轻易否定临床残胃癌的诊断,应结合其它检查。
胃息肉分假性和真性两种。假性息肉系粘膜炎性增生形成; 真性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较常见,是由增生的粘膜腺上皮构成,多为单个。表面呈结节状,多数有蒂,大小一般不超过2cm。息肉样腺瘤属于癌前期病变。
声像图表现为胃粘膜向胃腔内突出, 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约1-2cm 大小,基底狭窄, 呈蒂状。 多为单发。改变体位不能与胃壁分离。 胃壁各层结构连续正常。胃息肉的诊断应注意与息肉型胃癌及胃巨皱襞症鉴别。息肉型胃癌生长快,多大于2cm,基底较宽,对胃壁有浸润,附着处可见粘膜中断。胃巨皱襞症声像图特征为粘膜皱壁回声粗大, 呈“琴键状”。
胃肠穿孔:
(1) 腹膜腔内气体回声:
患者仰卧位时,可在肝脏前缘与腹壁间的肝前间隙显示气体强回声,其后常见有多重反射。坐位检查,通过肝脏可以在膈肌顶部与肝脏之间显示气体回声。
(2) 腹膜腔积液:
穿孔后的胃酸与胆汁往往先积于右肝下间隙, 随着渗出量增加, 渗出液可流向肝肾间隙,并经右结肠外侧沟下行至盲肠周围和盆腔。在这些部位可显示异常的液体回声。 由于液体内混有胃内容物或形成脓肿, 有时不能显示典型的无回声区。
(3) 常有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肠腔积气等改变。
(4) 穿孔局限者,可形成脓肿或边缘模糊、回声不均的杂乱回声包块。B 超在胃肠穿孔诊断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 超声检查对腹膜腔游离气体的诊断方面可达到与 X 线透视相同的效果。有时能够显示X 线检查不能发现的局限于肝上前间隙的气体。而对检出腹腔内积液则比X 线检查准确得多。特别是在与其它急腹症如胆道、胰腺、妇产科、实质脏器破裂等方面的鉴别,超声可做为首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21 15:51
目录
概述
检查介绍
检查正常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