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前、后两壁相接的上缘,叫胃小弯。此弯凹向右上方,其最低点叫角切迹。胃小弯上端至贲门,下端移行于
幽门。溃疡、肿瘤等好发生在此处,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胃处于
食管末端和十二指肠球部之间,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形如袋状,其大小和形态因胃充盈程度、体位及体型等而异。成年人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平均长度(胃底至胃大弯下端)为25~30cm,胃容量约1500ml。胃有两个开口,其上端与腹段食管相连处称贲门,贲门相当于第11胸椎的高度,是胃比较固定之处;下端与十二指肠相连的部分为幽门,位于第1腰椎下端右侧距中线2cm处,标志为幽门前静脉。靠近腹壁侧为前壁,相对处为后壁。前后壁相连处是呈弯曲状的小弯和大弯,小弯凹向右上方,全长12~14cm,是胃癌最常见的部位,其最低点弯曲成角状,称角切迹,是幽门窦与胃体划分的界限,也是内镜下最易找到的解剖标志。
大弯凸向左下方,起始于贲门切迹(胃大弯与食管左缘相连接处呈锐角相交,叫贲门切迹),终于幽门口平面,全长36~42cm,是胃小弯的3~5倍。在内镜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此时空腹胃液主要积存在胃体大弯处,形成黏液湖。由贲门切迹向左作一条水平线,此线以上部分为胃底部,是胃的最上部分;此线下方至胃角切迹相对胃大弯略扩大部分作斜线之间的部分为胃体部,是胃的最大部分;斜线右侧至幽门为幽门部。在大弯侧距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2~3cm的部位有一浅的切迹,称为中间沟。由中间沟作一条幽门纵轴垂直线,即将幽门部分为两部分:左侧部分较为扩大,称幽门窦;右侧部分呈长管状,管腔变窄,称幽门管。
(1)龛影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切线位呈底宽颈窄的乳头状影,位于腔外,轴位呈圆形钡斑或存钡区,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穿通性溃疡切线位呈囊状,位于腔外,立位可见气液钡分层现象。愈合中溃疡呈小三角形龛影,口大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