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茎直立,基部带木质,多分枝。叶长4-20厘米;
托叶小三角状披针形;
叶柄、叶轴均密被褐色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短柔毛;小叶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疏生的花;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短于叶;花萼钟状,披针形,与萼筒等长;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旗瓣长椭圆形。
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直或微弯。种子1-4枚,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6-10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外皮褐色,被黄色鳞片状腺体,里面淡黄色,有甜味。茎直立,基部带木质,多分枝,高50-150厘米。
叶长4-20厘米;
托叶小三角状披针形,褐色,长约1毫米,早落;叶柄、叶轴均密被褐色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短柔毛;小叶3-7 (-9) 枚,卵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2-6厘米,宽0.8-3厘米,先端锐尖或钝,基部近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被黄褐色腺点,沿脉疏被短柔毛,边缘或多或少波状。
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疏生的花;总花梗与叶等长或短于叶,花后常延伸,密被鳞片状腺点,幼时密被柔毛;苞片长圆状坡针形,长约3毫米,密被腺点及短柔毛;花萼钟状,长5-7毫米,密被橙黄色腺点及柔毛,萼齿5,披针形,与萼筒等长,上部2齿在1/2以下连合;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旗瓣长椭圆形,长6-9 (-12) 毫米,宽4-7毫米,先端圆,基部具短瓣柄,翼瓣与旗瓣近等大,明显具耳及瓣柄,龙骨瓣稍短,均具瓣柄和耳。
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8-30毫米,宽5-10毫米,直或微弯,二种子间胀膨或与侧面不同程度下隔,被褐色的腺点和刺毛状腺体,疏被长柔毛。种子1-4枚,圆形,绿色,径2-3毫米。花期5-7月,果期6-10月。
近种区别
参考资料
生长环境
甘草多生长于北温带低海拔地区的平原、山区或河谷。土壤多为沙质土,酸碱度以中性或微碱性为宜。甘草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分布范围
产中国内蒙古、甘肃和新疆。常生于河岸阶地、水边、农田边或荒地中。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种子
播种前用60℃温水浸泡数小时,用碎玻璃渣与种子等量混合研磨半小时,也可用浓硫酸(浓硫酸:水为1:1.5)浸种约1小时即可。春播在3-4月,秋播在8-9月。条播按行距50厘米开浅沟,沟深3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穴播者按穴距10-15厘米开穴,每穴播种3-5粒,每亩用种量2-3千克。播后保持土壤湿润,可在苗床上盖草,土层干旱时要浇水,播后两三周出苗。
根茎
在春、秋季,挖出根茎,截成5厘米左右的小段,每段应有芽1-2个,埋到地下,深度根据土壤湿度约20厘米左右。
分株
在甘草老株旁能自行萌发出很多新株,在春季或秋季挖出栽植。
栽培技术
整地
栽培甘草应选择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耕翻30厘米左右即可。多实行平作,极少作高床;为排水良好及灌溉,也可将地整成小畦,施入基肥。整地最好是秋翻,春翻必须保墒,否则影响出苗、保苗。
浇水
应视土壤类型及盐碱度而定:砂性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播后可灌水;土壤黏重或盐碱较重,应播前灌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度上升。人工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进行浇水。
除草
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从第二年起甘草根分蘖,杂草很难与之竞争.不需要中耕除草。
施肥
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每年生长期可于早春追施磷肥,甘草根具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缺氮素。
病虫防治
锈病
被真菌侵害后,叶的背面出现黄褐色的疱状病斑,破裂后散发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
多孢子堆和复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洒0.3-0.4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钢400倍液。
褐斑病
被
真菌感染后,叶片产生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来烧毁。初期喷1:1:1-16的
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1500-Z00O倍液。
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后,叶片正反面产生白粉。
防治方法:喷0.2-0.3
波美度石硫合剂。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米汤或面
浆水喷洒。
蚜虫
又叫
蜜虫、腻虫,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时造成茎叶发黄。
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植株和落叶深埋。发生期喷50%
杀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数次。
红蜘蛛
8月份左右发生,9月份左右危害严重,主要侵食叶片和花序。叶片被害后,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萎。此虫多藏于叶背面。
主要价值
饲用
胀果甘草是适口性较好的牧草之一,各种家畜均采食。山羊、骆驼喜食。
药用
根和根状茎供药用。
保护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