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荚(学名: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是豆科、肥皂荚属
落叶乔木植物。肥皂荚无刺,树皮具明显的白色皮孔;当年生枝被锈或白色短柔毛,后变无毛;小叶互生,长圆形;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或带紫色,花瓣长圆形;荚果长圆形,扁平或膨胀;种子近球形,稍扁,黑色;花期5-6月;果期8月。因其荚果的果皮含碱可作肥皂之代用品,故名“肥皂荚”。
植物学史
原始文献没有明确给出肥皂荚属学名Gymnocladus的词源,但它显然来自古希腊语词γυμνός(gumnós,意为“裸露”)和κλάδος(kládos,意为“[小]枝”),指模式种北美肥皂荚(Gymnocladus canadensis)为落叶树,其树冠在漫长的冬季仅余若干秃枝,仿佛枯死一般,故法裔加拿大人称之为chicot(本义为“枯立木”)。
中文名“肥皂荚属”出自本属下一种肥皂荚(G. chinensis)的中文名,出自于《
本草纲目》。指本属类群与皂荚属(Gleditsia)在形态和用途(荚果煎汁后可用于洗涤衣物)相似,但荚果相比之更为肥硕。
肥皂荚因其荚果的果皮含碱可作肥皂之代用品,故名“肥皂荚”。
形态特征
落叶
乔木,无刺,高达5-12米;树皮灰褐色,具明显的白色皮孔;当年生小枝被锈色或白色短柔毛,后变光滑无毛。二回偶数羽状复叶长20-25厘米,无托叶;叶轴具槽,被短柔毛;
羽片对生、近对生或互生,5-10对;小叶互生,8-12对,几无柄,具钻形的小托叶,小叶片长圆形,长2.5-5厘米,宽1-1.5厘米,两端圆钝,先端有时微凹,基部稍斜,两面被绢质柔毛。
总状花序顶生,被短柔毛;花杂性,白色或带紫色,有长梗,下垂;苞片小或消失;花托深凹,长5-6毫米,被短柔毛;萼片钻形,较花托稍短;
花瓣长圆形,先端钝,较萼片稍长,被硬毛;
花丝被柔毛;子房无毛,不具柄,有4颗胚珠,
花柱粗短,柱头头状。荚果长圆形,长7-10厘米,宽3-4厘米,扁平或膨胀,无毛,顶端有短喙,有种子2-4颗;
种子近球形而稍扁,直径约2厘米,黑色,平滑无毛。
近种区别
生长环境
肥皂荚分布广,适应性强,为深根性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地下水位不可过高,喜光不耐荫,耐干旱、耐酷暑、耐严寒,喜温暖气候,在土壤肥沃沙质壤土上生长快(青阳县2007年栽种,现树高5.2厘米,胸径8.4厘米)。但在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的石质山地也能正常生长结实,在石灰岩山地及石灰质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在轻盐碱地上也能长成大树,习生于海拔150-1500米山坡、山腰、杂木林中、竹林中以及岩边、村旁、宅旁和路边等地。寿命和结实期都很长。
分布范围
肥皂荚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乐清、文成、泰顺)、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
生长习性
肥皂荚发叶期4月中旬,落叶期11月下旬。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法
种子育苗
选择
树干通直,生长较快,发育良好,
种子饱满的30-100年生盛果期的壮龄母树,于10月中下旬采种。采收的果实要摊开在太阳下晒干,然后将荚果砸碎或碾碎,去
果皮,风选,即得净种,阴干后装袋放入室内干藏。
浸种法:即热水烫种。将种子放入缸中,倒入50-70℃的热水浸泡2小时,用水量约为种子体积的2-3倍,边倒水边用木棒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水自然冷却后,再用40-45℃温水浸1-2天,然后再用25℃左右的水浸泡,每天换一次水,约20天后有少量露白。也可以讲吸足水的种子混沙或放入泥盆、竹篮内再放到温室、炕房内,保持温度20℃以上,湿度80%以上。水浸法由于温度略低,出芽时间要推迟。因此,此法要适当提前进行。
泥沙催芽法:选背风向阳处,用砖、石块或木板做成方形或长方形的温床。床内先铺一层15厘米厚的湿沙,然后将种子和湿沙按1:3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地放在温床内,最后在种子层上再覆一层1-2厘米厚的湿沙,上覆塑料薄膜。为了增温,傍晚可加盖草苫,天热时可将塑料薄膜掀起一部分通风降温。温度保持在25-35℃,经常检查,干时及时喷水,霉烂种子及时捡出,一般情况下10-20天即可陆续破壳露出胚根。
室内温床催芽法:建长4米、宽2.5厘米的双垄火道温床。催芽时,把种子分层放于棚架上,便开始烧火加温,温度控制在25-35℃,并经常在棚架上喷水,保持湿度,井3-5天后种子便破壳露出胚根。
在进行上述3种方法之前,种子皆要用水浸泡24小时,用100毫克/升的ABT1号生根粉处理1小时,再用3-5%高锰酸钾消毒10分钟。
选地播种
选地:选择排灌方便的的地方,土壤以深厚肥沃的黄壤土、沙质壤土为好。青阳县采用水稻田地作为圃地,因为肥皂荚喜肥沃湿润的土壤,重粘土和积水地不能选作苗圃地。
整地:整地必须在晴天或土壤较干的情况进行。要做到“三犁三耙”并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饼肥、磷肥各60千克),整地要求精耕细作,达到疏松、细碎、平整、无树根、无石块。
起沟作床:苗圃地整好以后,在播种前几天,的那个土壤不湿不干且天晴时作床。苗床以东西向为好,长度取决于地形。苗床宽1-1.1米,高25厘米,床边要稍倾斜拍紧,床面要土碎、平整并略加镇压,中间略高,做成龟背形。床与床之间走道留宽30厘米为宜,苗圃地四周和中间要开围沟和腰沟,深度分别是40-50厘米、30-40厘米,以便于排水和灌溉。
播种: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和消毒。播种季节以惊蛰到春分为宜,也可在秋季种子采集后播种,以条播为好,即按30-35厘米的距离开沟,沟深3-4厘米,把种子均匀撒在沟中,播后将土复原,并用木板压实。播种量为1500-2250千克/公顷。
苗期管理
自播种后到幼苗出齐期间,适时灌水,以步道沟内应有少许积水为原则,即步道烂泥深保持在约3.3厘米为宜,其作用为保持苗床有水吸食,确保幼苗出土所需水分。当幼苗出齐后一段时间,要清沟沥水。幼苗出齐后要追施叶面肥尿素,用量为30千克/公顷(第2次为60千克/公顷),用喷雾器进行喷洒,2次中间隔7-10天。此次追肥可使幼苗迅速生长,使根系完整,至根深入下层,能及时吸收基肥养分,促使苗木旺盛生长,可提前进入生长高峰。由于幼苗出土不整齐,所以幼苗出土期间,不能中耕松土,只能用耙轻轻疏松表土,以免损伤还未出土的幼芽。
栽培技术
造林前都采取了打宕整地,宕规格为40厘米×40厘米×50厘米。造林密度可根据土壤肥沃与贫瘦以及培育目的而定,种植密度均为株行距3米×4米或3米×3米的模式。这种模式早期可以间种农作物。移植在落叶后进行,中小苗可以裸根移栽,大苗须带泥球,因主根粗大,应深掘、深栽。
虫害防治
大蓑蛾:可在幼虫期人工摘除虫囊,或点灯诱杀成虫,还可在幼虫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80%敌敌畏1000-1500倍或辛硫磷1000倍喷治。
刺蛾:①可在6-8月用灯光诱杀成虫,对黑刺蛾、丽绿刺蛾幼虫在未分散前剪杀之;②挖杀蛹茧,除黄刺在枝干上结茧,其他刺蛾都在树干基部和基部浅土层结茧;③还可在幼虫期以敌百虫1000-1500倍、80%敌敌畏1000-1500倍喷雾,或上药一种1500-2000倍加杀杆菌1000克和0.1%皂粉喷雾。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味辛,性温。
药用功效:涤痰除垢,解毒杀虫。
药用主治:咳嗽痰壅,风湿肿痛,
痢疾,肠风,便毒,疥癣。
化学成分
果实含肥皂荚皂甙(gymnocladus saponin)A、B、C、D、D1、E、F1、G,及两种单萜甙(6S)-2-反-6-a-L-吡喃阿拉伯糖酰基-2,6-二甲基-2,7-辛二烯酸((6S)-2-trans-6-a-L-arabinopyranosyloxy-2,6-dimethyl-2,7-octadienoic acid)和(6S)-2-反-2,6-二甲基-6-(3-O-(β-D-吡喃葡萄糖基)-4-O(2-甲基丁酰基)-a-L吡喃阿位伯糖酰基)-2,7-辛二烯酸((6S)-2-trans-2,6-dimethyl-6-(3-O-(β-D-glucopyranosyl)-4-O(2-methylbutyroyl)-a-L-arabinopyranosyloxy)-2,7-octadienoic acid)。
食用价值
肥皂荚中有白仁,煨熟可食;采莱煮熟。
观赏价值
肥皂荚树干高大,干直枝疏,羽叶婆娑,树冠广展,树姿雄伟,是生态环境林、经济林、城市景观林及乡村“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可作园林观赏树种。
经济价值
肥皂荚果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可洗澡洁面,去垢而腻润;含胰皂素,可洗涤丝绸,种子油可作油漆等工业用油;其木材坚硬,结构疏,有光泽,油漆性能良好,耐腐耐磨,是制造家具、器具、车辆、工艺材等的好材料。
植物文化
肥皂荚是中国传统植物,中国元代诗人方回在《桐江集》中写道“何如觅皂角,腕濯暑服腻”。宋代诗人庄季裕所著《鸡肋编》中也有关于肥皂荚的记载,“浙中少肥皂,澡面腕衣,皆用肥珠子”,古称肥皂荚的果实为肥珠子,中国安徽徽州山区的人们曾用肥皂荚洗濯衣物,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