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淋巴结炎
疾病名称
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于1921年由Brenneman首先报道,因此又称为Brenneman综合征,也可称为非特异性的肠系膜淋巴结炎。
分型
肠系膜淋巴结炎可分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和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大多会出现在7岁以内的幼童身上,常在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或痊愈后发生,也可发生于肠道炎症之后。起病比较急,患病后常常会有腹痛、腹泻、发烧、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病情严重后可能会诱发肠梗阻、腹膜炎等并发症。
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多考虑是急性型迁延不愈而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在2周内痊愈,若疾病迁延不愈>1个月,考虑为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因
发病原因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为柯萨奇B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极少数由细菌、支原体或寄生虫感染引起。
诱发因素
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炎症诱发;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迁延不愈,可导致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发病机制
由于回肠末端和回盲部的淋巴结较多,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可沿着血液循环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即Brennemann综合征。其中,为何此病小儿更常见,这是由于小儿肠管及肠系膜相对比成人长,肠系膜上的淋巴结、肠壁血管丰富,但肌层薄弱, 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被吸收;另外,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屏障作用较差,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其毒素等均可经淋巴管到达相应的局部淋巴结,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肿大,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
流行病学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尤其7岁以下小儿,青少年及成年人也可发病。其中男孩患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人数,要相对多于女孩。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冬春季节较为常见,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
虽然,此病高发于冬春结节,但是实际上无论是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还是慢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任何季节都可能发生,因此家长需时刻警惕。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频彩超的应用,腹部淋巴结得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越来越多的肠系膜淋巴结炎被诊断。
症状
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
典型症状
伴随症状
长时间腹痛、呕吐的患者,可出现体重减轻或营养摄入不足。
就医
当突发腹痛或腹痛伴有呕吐、发热等情况时,需尽快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
就诊科室
如患者为小儿,去儿科就诊;如患者为成年人,可于胃肠外科就诊。
相关检查
查体
患者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但部位不固定,查体可发现相应部位压痛。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
腹部超声
为该病首选检查,表现为腹部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回声包块。
腹部CT
对诊断有一定意义,当超声不能很好反映疾病状况的时候,宜进行腹部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
其他检查
淋巴结活检: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医生会在必要时通过手术探查,同时做淋巴结活检来排除肿瘤性原因。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
患者为儿童,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腹痛前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腹痛无转移性等,均将有助于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必要时可通过超声、CT等检查鉴别二者。
如果依旧很难鉴别,可先保守治疗,如果经治疗后未好转或患儿情况紧急,则需通过手术探查来进一步区分。
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以治疗病原体及对症治疗等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可行手术探查。
急性期治疗
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 本病考虑为细菌感染所致时,可应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可根据药敏情况调整用药。
· 本病诊断确立并确定由病毒感染所致者,可以考虑进行抗病毒治疗。
· 若诊断为结核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时,需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探查、阑尾切除术。
部分病例因难以确诊而需手术探查,如果术中确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而阑尾正常,也多主张切除阑尾,常可避免今后类似的腹痛发作,必要时可做淋巴结活检,以排除淋巴瘤等肿瘤的原因。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通过及时诊治是可以治愈的,预后大多良好。
并发症
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较少见。
严重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未能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表现为突发腹痛、畏寒与发热,腹痛多为持续性腹痛,呈阵发性加重。
当炎症波及肠管时,可出现肠麻痹、肠梗阻的症状,表现为腹胀,肛门不排气、不排便。
对于化脓性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需通过手术治疗,当炎症波及邻近的肠管时,有时需要做受病变肠管切除术。
预防及日常护理
该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多休息、多喝水、避免脱水,以促进疾病康复。
日常生活管理
特殊注意事项
保守治疗期间,需仔细观察疾病恢复状况,如腹痛一直未好转,可能需要做手术探查。
预防
该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预防办法。
发展史
肠系膜淋巴结炎也被称为Brenneman综合征和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1921年由科学家Brenneman首先描述的一种疾病。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频彩超的应用,腹部淋巴结得以清晰直观地显示,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肠系膜淋巴结炎,得以被及时诊断及时发现。
研究进展
2021年10月31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中医院,选取万载县中医院 2019 年 12 月—2020 年 10 月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88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艾灸神阙穴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最终姐结论为:艾灸神阙穴后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2024年2月28日,准格尔旗中心医院中医科,选择本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效果。研究结论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小柴胡汤治疗与常规西医比较,其不仅疗效明显,而且明显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也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可见疗效好,安全性高,有应用价值。
2024年3月16日,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儿科,选取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 66 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揿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最终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揿针足三里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较单用抗生素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
参考来源: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08
目录
概述
分型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