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是一群病毒的总称,包括小儿麻痹病毒三型、克沙奇A病毒23型、克沙奇B病毒6型、伊科病毒31型、肠病毒68-71型,共67种类型。
类型
由于肠病毒都栖息于人体消化道,在生化特性、流行病学及致病原因上也具有共同点而被归纳在一起。现在,
小儿麻痹病毒已有疫苗可以预防,因此,现在的孩子不受到小儿麻痹病毒的威胁。流行在孩子中间的病剩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肠病毒68-71型。
致病
可通过消化道感染
肠病毒是由六七十个不同类型而性质相似的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组成的一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里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成员是
脊髓灰质炎病毒,另外还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中每种类型的肠病毒又可分为许多组和许多亚型。这些病毒的抵抗力很强,不怕酸,也不怕胆汁,因此可以通过消化道感染肠道。它们可在污水中生存,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在4℃时可保存好几个星期,如果在-70℃的条件下,病毒可存活几年。但肠病毒怕热,如果加热到60-85℃,1分钟就死亡。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剂可使之失去活性,故游泳池加些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肠病毒传播。另外,紫外线也可杀死肠病毒。
引起多种疾病
肠病毒之所以叫“肠病毒”,是因为它们感染人体时主要在肠道内繁殖,再从粪便中排出。但它们很少引起胃肠道的症状。这大家族的病毒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疾病,如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引起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
埃可病毒可引起
无菌性脑膜炎,肠之病毒70型可引起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有时,同一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如
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流行性肌痛、疱疹性咽颊炎、
手足口病和脑膜炎:而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又可以导致相似的临床症状,如
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病毒71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埃可病毒的许多亚型和柯萨奇6病毒B组均可引起流行性肌痛大多数人(50%-80%)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有些只有轻度发烧或类似感冒的症状;只有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心肌炎、脑膜炎、流行性肌痛等,极少引起死亡。
多数肠病毒感染者症状轻微
根据报道,感染肠病毒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呕吐,手脚和口腔内出现水疱,因此诊断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病毒中的柯萨奇A16型和肠病毒71型引起的,多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年长儿童和成人偶发。潜伏期2`7天,一般没有前驱症状,多突然发病。典型病例表现为发烧,体温38~39℃,1~2天内手、脚和口腔内出现疱疹。口腔疱疹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舌和牙龈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较大的孩子常诉口腔和咽喉疼痛,较小的孩子表现为哭闹、拒食、流口水。手和脚上的疱疹多出现在手掌和脚掌,有时肘部、整个下服甚至到臀部周围都可出现。疱疹最初为米粒大小的红疹,很快在红疹的顶部形成小水疱。这些水疱疹的形态比水痘疱疹小,尤其肠病毒71型的疹子更小,需仔细观察才会注意到:水疱的壁很薄,大多不痒,也不会结痂。重症病例在发病2~5天后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心肌炎或类似脊髓灰质炎的麻痹。它的潜伏期是3-8日。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
(3)口腔因有糜烂,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疾病及预防宝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在预防方面,应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时,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宝宝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若此病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内流行时,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童隔离,将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儿童可以口服
板蓝根冲剂预防。
流行与传染
春夏为流行高峰期
肠病毒通常在春、夏、初秋流行。肠病毒是造成
疱疹性咽峡炎及
手足口病的病毒。宝宝感染后,刚开始并没有明显症状,但会突然发高热、咽喉痛、厌食,或伴有咳嗽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咽喉处、软颚、口腔黏膜、舌头处出现小水疱或溃疡。上述症状会持续3~7天,宝宝容易烦躁不安、哭闹、食欲不振。手足口病的症状与咽峡炎大致相同,只是在手掌、脚掌、膝盖及臀部附近会出现红疹或水疱。
另外,肠病毒会引起许多器官病变,造成
支气管肺炎、肌肉炎、肋膜炎、出血性结膜炎、
无菌性脑膜炎等较轻微的并发症。有极少数宝宝会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及脊髓炎等,影响呼吸中枢运动神经造成呼吸衰竭及
肢体无力,还可能造成心肌炎,从而导致心脏衰竭。
传染期可长达数月
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加上肠病毒的传染期很长,在上呼吸道可存活数周,在粪便中可存活数月之久,因此,假使家中或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有幼儿感染肠病毒后,造成院内其他幼儿感染的几率相当高。此外,玩具也是幼儿间互相传染的重要媒介。尤其是毛绒玩具,更容易沾染幼儿的口水而在幼儿之间传播病毒。由于肠病毒的传染性极强,因此宝宝痊愈后仍须留意观察一个星期。
高危险群
肠病毒的病程大约是一星期,如果是重症病患,恢复的时间会比较久。哪些小宝宝属于肠病毒重症的高危险群呢?
宝宝发高烧到39℃以上
给予退烧药或塞剂后仍然不见烧退者。
1岁以下的婴儿。
肠病毒重症的死亡率可达到5成以上,年龄越小越要小心肠病毒的侵袭,尤其新生儿一旦感染,危险性更大。
初期症状似感冒,家长易忽视
肠病毒71型以“
手足口症”居多,患者口内、手脚会出现疹子,有些患者的疹子会发生在腹部、臀部上方,而且疹子比较小,就像痱子一样,这是肠病毒71型的症状特征。而且许多患者喉咙破的情形并不严重,刚开始以为是一般感冒,而且婴幼儿不会表达,加上没有发烧症状,容易被忽视。
提高警觉,观察重症的前兆
家长要要特别留意以下几个感染初期的征兆,只要出现其中一项,就要到大医院就诊:
1、持续呕吐或明显嗜睡。
2、意识不清,胡言乱语。
3、有类似惊吓情形,身体出现抽动(抽一下、抽一下,但不是发抖)。
提醒家长,若家中婴幼儿经医师诊断感染肠病毒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的先兆病征,例如:嗜睡、意识不清、活力不佳、手脚无力、肌跃型抽搐、持续呕吐、持续发烧、
烦躁不安、昏迷、颈部僵硬、肢体麻痹、抽搐、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疑似肠病毒重症症状时,务必立即就医,尽快接受适当的治疗,以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间。
感染肠病毒71型不一定就会演变为重症,其他如克沙奇病毒也可能会导致重症。一旦演变成重症,可能会影响脑干,或造成急性脑炎、脑脊髓炎、心肌炎等,即使救回也可能有后遗症,影响孩子日后的肢体和智力发展。
治疗
对于肠病毒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绝大多数轻症患者不用住院,经过对症治疗和护理可获痊愈。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饮水,多休息。用冷开水漱口,保持患儿的口腔内清洁。进食应注意多给予凉稀饭、牛奶、豆花、蛋羹等。体温较高的孩子可适当降低室温,或采用温水拭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体温过高者可用少量退烧药。
如果孩子出现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时没有眼泪、口腔黏膜干燥等脱水的现象时,可以到医院打点滴补液治疗。若家长发现孩子高烧不退、嗜睡不安、严重呕吐、意识不清或抽搐、严重咳嗽、呼吸急促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预防感染
肠病毒中只有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其他肠病毒感染的预防主要依靠勤洗手,不要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避免病从口入。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鼓励母乳喂养,加强营养,多饮水,经常参加室外活动,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在集体托儿单位,要经常对儿童玩具进行消毒,注意饮食卫生,餐具要煮沸消毒。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经常在阳光下晾晒。在流行期间要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病孩应该在家隔离休息,避免传染给其他儿童。
肠病毒在20℃的温度下,可存活超过24小时之久,所以公共场所的任何物品都可能存在感染危机,因此,有以下事项必须注意:
尽可能不要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
万一孩子确定感染,最好在家休息一星期,以免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传染给其他孩童。
平时要教导小孩养成多洗手、确实洗手的好习惯,学校老师也要加强小朋友的卫教。
每次从外面回家后,在搂抱、喂食婴幼儿前,大人及小孩一定要确实洗手。
如果孩子得了肠病毒,家长不需太过惊慌,除了就医之外,需让孩子多休息、摄取足够的营养,且要避免剧烈运动。除此之外,最有效而且放心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补锌是个有效的方法,锌可提升胸腺释放胸腺素,并通过T细胞和抗体建立起强大的防御系统,从而使机体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各种感染性疾病。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相信孩子体质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让传染病远离孩子。
儿科耳鼻喉科
一旦感染肠病毒,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可避免演变为重症,家长只能提高警觉,密切观察,发现有重症征兆,立刻带孩子到大医院就医。而如果怀疑有初期症状时,也可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包括感染指数、血糖以及肝功能变化等,用这些数据进行早期诊断。
肠病毒的治疗和感冒一样,以“支持性治疗”为主。确定感染到肠病毒时,若只有喉咙破长水泡、破皮和发烧,除了小儿科医师之外,也可以看耳鼻喉科,给予喷药或止痛等症状治疗,约3天后,水泡自然会痊愈。但是因为小儿科对诊断肠病毒重症的灵敏度较高,所以万一第三、四天开始出现重症征兆时,还是要请小儿科医师协助诊断,以便早期发现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