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脉
肝脏的脉象
中医的肝脏与西医所说的肝脏是不同的。首先是解剖部位的不同,中医所说的肝脏不单单是肝的局部,还包括肝脏的经脉循行的部位;其二是功能的不同,除了西医肝脏的生理功能外,还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的功能,涉及内科、妇科、眼科、皮科等多科的疾患。
简介
⑴解剖结构名。指肝脏的经脉,即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厥阴者,肝脉也。”
⑵脉学名。指肝脏的脉象。参见肝平条。
⑶古代诊脉部位之一,男子指足五里穴处之脉搏(股动脉),女子指太冲穴处之脉搏(蹠背动脉)。三部九候遍诊法之下部天。《素问·三部九候论》:“下部天,足厥阴也。”王冰注:“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也。女子取太冲,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是。”《素问·脉要精微论》:“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素问·大奇论》:“肝脉小急,痫瘛筋挛。”
肝脏和肝脉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与皮、骨、肉、筋、脉等,生理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又协调统一,而这一切主要是依靠经络系统来实现的。经络不仅可以沟通内外。而且可运行气皿,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组织器官,以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也可反映病变的部位。人体正经有十二条,与脏腑直接相通,称力十二经脉,它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从而使机体的各个部分联系败一个整体。
与肝脏直接相连属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在人体循行路线是:起于足大趾→上循足背→ 内踝→沿大腿内侧→环绕阴器一到达少腹→与胃经并行一入属肝胆→上贯横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进入鼻咽部→连于目系→向上经前额与督脉会合于颠项。目系的分支下行颊里,环绕口唇。
肝脏的病变,除了中医肝脏本身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外,还可反映在肝脉循行路线上组织、器官出现的病变上。如头顶痛、眩晕目涩、面肌痉挛、癫痫、惊风、精神病、眼科病症、两胁胀满疼痛、腹股沟疝、崩漏带下、阳萎、圉丸肿痛、黄疽等等,都与肝经循行部位有关。肝炎所出现的眩晕、胁痛、黄疸等症郁与肝经有直接的关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8 23:27
目录
概述
简介
肝脏和肝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