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低血糖
病症
肝源性低血糖是指当肝功能严重损伤时,如患有晚期肝硬化、广泛性肝坏死、严重病毒性肝炎和重度脂肪肝等病人,一方面由于肝脏储存糖原及糖异生等功能低下,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而产生低血糖。另一方面胰岛素在肝内灭活减弱,对血糖水平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更易发生.也可高血糖和低血糖交替出现。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上腹饱胀、恶心、黄疸等表现。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者,均做静脉血糖或末梢血糖检测。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
致病机理
1、肝组织广泛破坏,由于肝脏有巨大的储备功能,一般情况下仅需20﹪功能正常的肝实质细胞即可维持葡萄糖的内环境平衡。由于感染、中毒、肿瘤浸润、纤维硬化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病,大多在该肝病的晚期肝细胞严重破坏时,由于肝糖原的储备严重不足,或糖异生能力减低,以致在空腹时发生低血糖症
2、有关糖原代谢的酶系功能失常或不足。粗面内质网上葡萄糖6磷酸酶分解肝糖原作用受到破坏,使残存的少量肝糖原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
3、肝细胞大量破坏时,肝细胞对胰岛素灭活功能减弱,血中胰岛素水平也增高,也与低血糖发生有关。
4、肝糖消耗过多,有报道认为肝癌组织比正常肝组织需要较多的葡萄糖,可能与肝癌细胞的糖原分解增加,消耗过多有关,从丙酮酸等非糖物质异生的葡萄糖减少,往往发生低血糖。
5、肝癌细胞能异位分泌胰岛素或胰岛素样物质,或分泌一种B细胞刺激因子
病症体征
(1)低血糖发作以空腹时为多;
(2)禁食、迟餐、误餐、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或增加肌肉活动时均可促发;
(3)神经精神症状感觉神经症状明显;
(4)发作程度及频率呈进行性加重与增多;
(5)低血糖程度与肝功能试验及肝活体组织检查改变并非完全相关,但如肝病治疗好转,则其低血糖症可减轻或消失;
(6)存在原发肝病的症状与体征。
病症诊断
空腹血糖0.34~3.86mmol/L,平均3.18mmol/L,其中末梢血糖6例,静脉血糖83例。总胆红素增高77例,正常11例(参考值3.4μmol/L~17.1μmol/L);结合胆红素增高76例,正常12例(参考值0μmol/L-6.8μmol/L);谷丙转氨酶增高81例,正常7例(参考值0U/L~40U/L);谷草转氨酶增高82例,正常6例(参考值0U/L~40U/L);另外1例入院后不久病情加重当天自动出院未来得及查肝功能。
对于肝源性低血糖,在保肝治疗同时,应给患者高碳水化合物,少食多餐,最好在睡前和半夜加餐,以免发生清晨低血糖。
病症治疗
肝源性低血糖应以保肝治疗为主,应用高糖及高蛋白饮食。内分泌疾病性低血糖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减少低血糖发作。低血糖发作时,轻型病人快速口服含糖饮食即可缓解,较重病人不能口服者应快速静注50%葡萄糖液40~60ml,以后增加含糖饮食。低血糖昏迷者,可静注50%葡萄糖液60~100ml,然后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1000ml,使血糖维持在150~300mg/dl即8.4~16.8mmol/L;可给胰高糖素1mg或2mg,每2小时1次,肌内注射或静注;泼尼松(强的松)30mg,每6小时1次,使血糖升高稳定;每天补充300g碳水化合物饮食,直至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对功能性低血糖者应当进行精神安慰,体力锻炼,予以小剂量安定剂,抗胆碱能药物溴丙胺太林(普鲁本辛)、阿托品等,以缓解肠道对食物的吸收速率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0 23:22
目录
概述
致病机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