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群忠,男,汉族,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与中国传统伦理研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200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05);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2009)获得者。
个人作品
在《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已出版学术著作有:
1.《中国民众传统人生智慧-〈增广贤文〉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
2.《君德论-〈贞观政要〉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
3.《孝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国孝文化研究》(繁体字版)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4.《道德与人性》,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5.《伦理与传统》,人民出版社,2006年;
6.《中国道德智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7.《贞观政要评注》(合著第一),凤凰出版社,2010年;
8.《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上、下), 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
9.《修身行世指南-蔡元培国民修养两种注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10.《日常生活行为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年;
11.《传统道德与中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年。
出版图书
人物言论
1.孝与廉首先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德目。孝,就是子女善事父母亲祖的伦理义务与伦理行为的称谓。而廉则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这是分别处理家庭家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两种不同的道德。从中国道德德目的演变发展来看,孝出现地比较早,最初在周代,孝作为一种观念与美德已经大行于天下。孝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始基性的核心价值观,是“百善孝为先”的首德,是中国人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古人认为的为官从政的人格道德基础。
2.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廉德的基础。孝,诚如《孝经》所说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在中国古人看来,孝是为人第一德,是诸种道德的基础。在家能孝亲,在朝必能忠君。廉实际上是为官之人对公共财物的道德态度,它实际上体现为对君主、国家的忠诚之德。
个人荣誉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200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005);
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获得者(2009)。
参考资料
肖群忠.中国文明网.2014-03-13
6月24日肖群忠:家风家教与立德树人.海南社会科学网.2017-05-31
肖群忠教授近年出版学术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2019-09-23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12:11
目录
概述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