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立之(1203年~?)(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滢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自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进士,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南宋危急时期,参预保卫本朝的战争;南宋亡后,对元代的统治极端憎恶,遂而归隐。诗为谢枋得所赏。作品大多爽快峭立,自成风格。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敏《识后》,明嘉庆《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副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有《萧冰崖诗集拾遗》,除掉七言古诗偶然模仿李贺和五言律诗偶然模仿陈师道以外,作品大多是爽快峭利,自成风格。在宋末诗坛上,萧立之的诗歌被誉为“南渡以后之高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造诣。他以血泪凝成悲歌,昭示出遗民诗人在朝代更替与现实窘境下的人格尊严与
民族气节。同时,又以独特的审美观照,深刻的情感内蕴,简劲峭拔的艺术风格,力矫卑弱琐屑的诗风,为宋代诗歌留下了一抹璀璨的余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