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盛燮,男,任职
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
在灾变链式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导向重大灾害分支学科领域,作为拓展深化的切入点,着眼于灾害分支学科的研究,从灾变实质入手探索分支灾变演绎规律和技术防御策略,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开拓价值。
争取并主持了一批国家级科技项目。先后三次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山洪对公路桥梁的破坏机理及计算模式研究”、“桥梁抗御洪灾异相耦合破坏作用的安全性预测与仿真研究”以及2008年资助的“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多种灾害演化规律探索”;两次获得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分别与奥地利维也纳科技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合作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西南公路交通环境生态灾损可视化监控演绎研究”等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与地方项目30余项。
《公路减灾分析》、《公路与桥梁抗洪分析》、《库岸地质灾害治理与交通建设开发一体化模式》、《
灾变链式理论及应用》、《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模糊数学与工程应用》、《
模糊数学在土木与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由科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等分别出版。
他在负责与主持科学研究工作中,形成土木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多学科领域交叉特色。经数十座在线桥梁损伤衰变规律探索,首次提出“桥梁承载力演变理论”,将桥梁由新桥到旧桥承载力演变划分为耗散、衰变、溃损、提升等阶段,形成提升承载力的拓展应用体系,具有快速规范化测评和改造桥梁的实用价值。通过公路桥梁抗御洪灾及船只漂浮物撞击耦合破坏力构成关系、伴生规律等研究,导出桥梁抗洪可靠度判据模式,实现安全预警仿真。在三峡库区建设期间,针对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与交通恢复重建工程的实际,提出并构建交通建设与灾害治理一体化应用体系,即灾害治理中须考虑交通建设的后效作用,交通建设必须以灾害治理为坚实基础。从而对库区蓄水前的灾害治理和库岸建设的一致性融合起到了及时导向作用。针对历年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的惨痛事实,提出了交通安全预警首创性思路,根据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通过事故的人、车、路、环境等实际影响因素剖析、量化,构建事故显现点预警数学模型体系,实施事故诱因“跟踪”,借助GIS、GPS及系统工作平台实现事故声像警示,已在产业化进程中获得了国家
发明专利权。根据生态环境灾害演变的客观规律,从众多灾害中抽象和提炼出“灾变链式理论”,揭示灾变链式效应规律,提出灾害链式载体反应和载体演化特征,按灾害特性将常见灾害归结为8种灾变链式类型,按破坏力度与机理划分链式发育阶段;首次揭示灾害之间的转化关系,提出多种灾害的演化行径与推移演变规律;根据灾害发育阶段特征提出从源头上遏制灾害蔓延的“孕源断链减灾”及多灾种的“弱势环节断链”的灾害治理技术模式;在灾变理论探索基础上,以三峡工程库区环境稳定性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次生灾害为背景实地调研考察,进行灾害演变过程综合技术网络跟踪,构建了多种灾害动态网络跟踪数据库系统,实行产业化,将用于库区和地震灾区的灾变跟踪警示导向。这些研究经专家阶段评议:“在同类研究中,具有学科跨越式发展的里程意义,”、“在生态环境灾变链式理论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