肓膜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简介
肓膜
(huāng mó ) ㄏㄨㄤ ㄇㄛˊ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於肓膜,散於胸腹。”
王冰 注:“肓膜,谓五藏之间鬲中膜也。以其浮盛,故能布散於胸腹之中,空虚之处,熏其肓膜,令气宣通也。”
肓膜,指心下上部位之脂膜。 也指肠外之脂膜(肠系膜)。
肓膜考识
肓指脏腑之间的空隙之处。膜,即胸、腹之膜,亦名肓膜。
1 经文 ⑴《素问·痹论》:“卫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⑵《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针不陷肓,则气不行。”
历代注家解释
杨上善《太素·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杨上善注云:“肉肓者,皮下肉上之膜也,量与肌肤同类。”《太素·胀论》:“针不陷肓,则气不行。”杨注:“不陷肓膜,则气不行分肉间也。”等于说:“肓者,膜也;肓膜也。”
王冰注云:“肓膜,谓五脏之间,膈中膜也。”
张介宾《类经·疾病类·痹证》:“肓者,凡腔腹肉里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如《刺禁论》曰:‘鬲肓之上,中有父母。’《左传》曰:‘膏之上、肓之下’(注:当为‘膏之下、肓之上’,上、下错位)者,是皆言鬲上也。又《腹中论》曰:‘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齐下。’《九针十二原篇》曰:‘肓之原,出于脖眏。’《胀论》曰:‘陷于肉肓,而中气穴。’则肓之为义,不独以胸鬲为言,又可知也。膜,筋膜也。”
吴昆《素问吴注》:“肓,腔中空虚无肉之处也。膜,鬲膜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络小肠之脂膜,谓之肓。”何谓脂膜?“募原者,脂膜也。”
伊泽裳轩《素问释义》:“桂山先生曰:‘王注空虚之处,吴注《腹中论》稍同,张误读以为此注,乃与《举痛论》小肠膜原注略同,不可从。《扁鹊传》‘搦荒’,《说苑》作‘肓莫’,即肓膜也。”
考识
按:《春秋左传·成公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晋·杜预注:“肓,鬲也;心下为膏。”唐·孔颖达疏:“此膏,谓连心脂膏也。”心脏的下部是“膏”,即心尖之脂肪为“膏”。段注《说文》:“肓,心下鬲上也……肓,鬲也,统言之。许云‘鬲上为肓者’,析言之。鬲上肓,肓上膏,膏上心。”由此可见,膏、肓、鬲三字之义,甚为明确。
肓,仿东汉·刘熙《释名》之体例,“肓,荒也,言空虚、空隙之间也。”、“肓,罔也,言空空如野而无有也。”、“肓,腔也,言空腔、空隙之间也。”
无论是“心下鬲上”之肓,还是“脐下腹腔”之肓以及“腔腹肉里之间,上下空隙之处”、“腔内肠间薄皽”之肓,凡“空虚、空隙之间”者,皆谓之肓也。中医认为,卫气循行其中。
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此“空隙之间”者,是指胸膜腔、腹膜腔也,并非空空如野而无物,是有脏腑间、组织间的粘液、组织液填充也,具有滋养、濡润之功能。
膜,《说文·肉部》:“肉间胲膜也。”段注:“《释名》:‘膜,幕也。幕络一体也。’”
《释名·释形体》:“膜,幕也。幕络一体也。……先谦曰:‘《说文》:膜,肉间胲膜也。在皮里肉间,周于一体,故云:幕络一体。’”
《汉语大字典·月部》:“膜,⑴生物体内象薄皮的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如耳膜。”
张登本、武长春《内经词典》:“膜,皮肉、筋骨、脏腑间的膜状组织。……膜原,指上焦心肺与中焦胃肠间的膜状组织,因其广而平,故名。”
肓,当为脏腑之间空隙之处,即胸膜腔、腹膜腔也。膜,此当为包裹脏腑的脂膜,即胸、腹之膜。因为“膜”居“肓”中,“膜”与“肓”相连,故亦名肓膜。肓膜,偏义复词,义指膜。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9 21:5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