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中药
肉豆蔻,中药名。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分布于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入药部位
干燥种仁。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主治
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相关配伍
治霍乱呕吐不止:肉豆蔻一两(去壳),人参一两(去芦头),厚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粟米二撮,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用法用量
3~10g。
炮制
麸煨肉豆蔻:取净肉豆蔻,加入麸皮,麸煨温度150~160℃,约15分钟,至麸皮呈焦黄色,肉豆蔻呈棕褐色,裹面有裂隙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用时捣碎。每100kg肉豆蔻,用麸皮40kg。本品形如肉豆蔻,表面为棕褐色,有裂隙。气香,味辛。
生理特性
小乔木;幼枝细长。叶近革质,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无毛;侧脉8-10对;叶柄长7-10毫米。雄花序长1-3厘米,无毛,着花3-20,稀1-2,小花长4-5毫米;花被裂片3(4),三角状卵形,外面密被灰褐色绒毛;花药9-12枚,线形,长约雄蕊柱的一半;雌花序较雄花序为长;总梗粗壮、着花1-2朵;花长6毫米,直径约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绒毛花梗长于雌花;小苞片着生在花被基部,脱落后残存通常为环形的疤痕;子房椭圆形,外面密被锈色绒毛,花柱极短,柱头先端2裂。果通常单生,具短柄,有时具残存的花被片假种皮红色,至基部撕裂;种子卵珠形;子叶短,蜷曲,基部连合。
生长环境
原产马鲁古群岛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台湾、广东、云南等地引入栽培。
鉴别
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cm,直径1.5~2.5cm,。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和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相关论述
1、《本草正义》:“肉豆蔻,除寒燥湿,解结行气,专理脾胃,颇与草果相近,则辛温之功效本同,惟涩味较甚,并能固及大肠之滑脱,四神丸中有之。温脾即以温肾,是为中下两焦之药,与草果之专主中焦者微别。”“香、砂、蔻仁之类,温煦芳香,足以振动阳气,故醒脾健运,最有近功,则所谓消食下气,已胀泄满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与克削破气作一例观。”
2、《本草汇言》:肉豆蔻,为和平中正之品,运宿食而不伤,非若枳实、莱服子之有损真气也;下滞气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气也;止泄泻而不涩,非若诃子罂粟壳之有兜塞掩伏而内闭邪气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6:46
目录
概述
入药部位
性味
归经
功效
主治
相关配伍
用法用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