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瑞图》是清代画家
郎世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共有两幅,一幅存于上海博物馆,另一幅存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
两本《聚瑞图》基本一致,图绘瓶插瑞莲瑞谷。图中画有盘口瓶花插,瓶口作盘形,圆柱形颈,阔肩,鼓腹,下为圆形圈足。颈部鼓腹部各有凸起箍状弦纹二匝,遍体施以浅灰蓝色,底有紫檀木作底座。瓶内插有数株瑞莲和瑞谷。有的荷花已盛开,有的已结成莲蓬;几株瑞谷已成熟,沉淀淀的谷穗,像狼尾巴一样,将谷子的茎部压成弯形,荷叶和谷叶互相交错,疏密有致。
台北本:画上题识为:皇上御极元年,符瑞叠呈,分歧合颖之谷实于原野,同心并蒂之莲开于禁池。臣郎世宁拜观之下,谨汇写瓶花,以记祥应。雍正元年九月十五日,海西臣郎世宁恭画。钤盖了诸多清宫宝玺,如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宜子孙,石渠宝笈,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玺,等等。
台北本:画幅右上角上书“聚瑞图”三字,并有三行款识。此图运用欧洲明暗法,光源统一,造型准确,立体感强,有夺真之妙,但又没有像西洋画那样画出背景,这是此画的缺憾,美中不足之处。一般他的有些作品倘没有画背景,往往由中国画家添画背景,以弥补这一缺憾。同时,此画没有强调空间、层次、虚实的统一与变化。构图上也极工整均称。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
郎绍君:整个作品(台北本),将西画明暗法与中国工笔重彩结合为一,即一方面有明暗。但淡化了阴影,另一方面有勾勒但淡化了线的作用。所绘颜色,也不像西洋画那样强调环境色,而是以固有色的浓淡表现花、瓶等的凹凸变化。造形逼肖,绘染细致入微。近代人谈及郎世宁,均称赞他的“夺真”之能,而谓他不能得中国绘画的意境”和“诗意”。如果拿他的这件作品和中国画家如谢荪的荷花作比较,可以清楚看出中西绘画的区别和郎世宁为结合中西绘画所作的努力。
《聚瑞图》(台北本)是郎世宁在中国最早有明确记年的作品,其创作时间为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尺寸为纵173、横86.1厘米。在《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中也明确著录了此件作品,存放于乾清宫。它一直在宫廷,并且后来整体转移到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曝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上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人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二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小精,战为雍正帝、乾峰帝时
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女己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