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性痤疮
病症名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比较严重的一型,好发于青年男性,偶见女性。发病机制尚不明了,除与寻常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关以外,其中免疫学因素可能更主要,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是可能因素之一。
病因
发病的原因与下面四个因素有关:①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促使皮脂腺活性增强,分泌增多;②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发生角化,毛囊口角栓形成,影响皮脂正常排泄;③淤积在皮脂腺的皮脂发生细菌(痤疮丙酸菌)感染;④淤积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并穿透毛囊进入真皮引起炎症。此外,遗传、油脂性工作、油性化妆品、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不调也与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年,好发于面颊、颈后、胸部和后背,亦可累及肩部、上臂及臀部。皮损呈多形性,包括大量黑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囊肿。以囊肿性皮损为主,特征皮损是多头(常为2个或3个头)囊肿,通过深在的窦道相连而形成较大的脓肿,表现为暗红色、柔软的半球状隆起性肿块,破溃后流出浓稠的脓、血混合性分泌物,可形成瘘管,愈合后留有凹陷性瘢痕瘢痕疙瘩。病情顽固,常持续多年,但全身状况轻微,偶见低热和关节痛。当本病与化脓性汗腺炎、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发生于同一患者时,称为毛囊闭锁三联征,目前倾向于命名为反常性痤疮
诊断
根据好发于青年男女面部及胸背上部,可见散在丘疹、脓疱及粉刺,特别是囊肿,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好发于中年人,损害见于鼻部及面部中央,患部潮红充血,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无黑头粉刺。
有服用碘、溴、雄激素、避孕药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史,损害无黑头粉刺。
3.职业性痤疮
有接触焦油、机油、石油及石蜡等病史,常伴毛囊角化。好于手背部、前臂、肘等接触部位。
治疗
1.日常护理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少食脂肪、糖类和刺激性食物。常用温水,肥皂水或10%硫磺香皂洗脸,避免用油脂类化妆品和用手挤捏患部。禁用碘、溴化物及皮质激素等药物。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2.聚合性痤疮治疗的常用方法
(1)局部治疗 ①对粉刺、丘疹、脓疱、炎症性结节,可选用5%~10%过氧化苯酰凝胶、1%克林霉素凝胶、1%利福平软膏、2%莫匹罗星软膏及1%替硝唑凝胶等。②对于脓肿和囊肿性皮损,可选用如下治疗方法:先抽出脓液,然后向囊内注入曲安舒松-A、庆大霉素16万。还可以将曲安舒松-A、α-糜蛋白酶(冻干粉用2ml注射用水稀释)、2%利多卡因按1:2:2比例,视脓肿和囊肿大小注入囊内。
(2)系统治疗 ①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无药敏试验条件,通常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四环素,每日4次,同时加用甲氧苄氨啶及替硝唑,每日均2次。病情严重者可改用利福平,每晨空腹服用。炎症严重者,除了应用抗生素外,可加用泼尼松,每晨顿服。②异维A酸,每日2~3次口服,通常需连续应用5个月以上。对异维A酸有禁忌者,可选用丹参酮,每日3次。对无妊娠需求的女性,可改用复方醋酸环丙孕酮。③氨苯砜。可与抗生素及异维A酸联合应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7:06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