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际圈中,聚会是必不可少的。公司聚会、朋友聚会、老朋友聚会、家庭聚会等无一不是促进彼此感觉的最佳方式。但是聚会恐惧症的出现,让你显得不是很合群,显得非常孤傲,很容易被别人孤立。聚会恐惧症也就是对聚会存在恐惧感,常出现头晕、恶心、甚至不能自控的迅速离开,极力回避,给日常生活的进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疾病症状
1.焦虑症:恐惧症也伴有严重的焦虑,但是境遇性的、发作性的。而焦虑症并无具体对象,持续存在,帮又称“浮动性焦虑”或“
广泛性焦虑症”。
2.强迫症:恐惧症是由强迫症中的强迫性恐惧情绪演化而来的,后来分化独立成为恐惧症的诊断,故恐惧症患者许多有强迫性格特征或一些强迫症状,应根据主要症状建立诊断。
3.疑病症:疑病症是指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某一部位的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与其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结果,常不足以动摇其固有成见。他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病,但不像疾病恐惧症那样表现出突出的恐惧情绪。而且疑病症总认为自己的怀疑担忧是合理的,因而对医生持怀疑态度。恐惧症则认为这种恐惧不必要,只是无法摆脱,故求助于医生以解脱困境。更主要的鉴别在于恐惧症所害怕的客体是患者身体以外的,而疑病症所担心的是非外在性的。
疾病原因
1、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祸,就对乘车产生恐惧。可能是在焦虑的背景上恰巧出现了某一情境,或在某一情景中发生急性焦虑而对之发生恐惧,并固定下来成为恐怖对象。
2、遗传因素:恐惧症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精神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也有人指出:至今尚无证据表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3、性格特征: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
疾病治疗
一、转移注意:
使自己从恐惧的对象上转移到与他无关的方面去。比如,有的小孩最怕打针,但为了治病必须打针。这时医务人员在给他打针时,让小孩看看墙上的画,或给他个小玩具,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画或玩具上,而不再注意打针,恐惧也就消除了。这是一种比较有数的方法。
二、条件联系法:
有人做过试验,一个3岁的小孩见了兔子就害怕,那么以后在他吃饭时,把盛有兔子的笼子放在较远的地方。从此每次在他吃饭时都把兔笼子提出来,而且逐渐缩短他与兔子的距离,结果是小孩不但消除对兔子的恐惧,而且常把小兔放在自己腿上玩耍。
三、掌握知识法:
人的恐惧大多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而造成的。有的学者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保障却拒绝恐惧。”有的学者进一步指出“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所以人们要多学习知织多看书,以科学的头脑去取代恐惧的心理。这种方法不但效果好,而且还可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