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尔森出生于瑞士,1894年发现鼠疫杆菌(鼠疫巴斯德氏菌,又称
鼠疫耶尔森氏菌)。日本的北里柴三郎也几乎同时在香港作出同一发现。1886年起他在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工作。1888年发现
白喉毒素,向白喉的免疫预防和血清治疗迈进了一步。1895年制成治疗鼠疫的血清。曾在广州创办
巴斯德研究所分部;又在越南芽庄创办巴斯德研究所分部并担任首任所长。据说耶尔森曾把橡胶树引进印度支那。
法国的耶尔森(Alexandre Yersin)首先发现了
鼠疫杆菌。百余年后,抛开其中的人事纷争,公平的说北里的确先看到鼠疫杆菌,但他的培养基受到了污染,而北里为了彻底否定耶尔森的发现,以便独享破解鼠疫之谜的荣誉,反将不慎污染的细菌当作主要引发鼠疫的病原体,最终反而彻底失去了鼠疫杆菌发现者的历史地位。的确,和北里相比,当时的耶尔森只是个小人物。
出生于瑞士的耶尔森,青年时期在巴黎念医学院。此时,世界医学界的革命中心位于
法国和
德国。新兴的微生物致病学说的两大重量级人物,巴斯德和科赫,正掀起一场现代医学的革命风暴。而耶尔森则因祸得福,他在解剖狂犬病病人的尸体时不慎割伤自己,这本可能使他丧命的风险反倒让他结识了
巴斯德研究所的埃米尔·鲁(Emile Roux)。鲁是巴斯德的主要助手,后来成为巴斯德研究所的所长。当时,鲁正致力于研究更可靠的狂犬病疫苗,耶尔森和鲁非常投缘,医学院毕业后他成为鲁的助手,并与鲁一起发现了白喉病的外毒素,而且他也曾到柏林的科赫研究所做过两个月的短期研究。这些经历,给他提供了基本的研究资历。不过,耶尔森没有耐心坐在实验室中,他性格急躁,并且实际上对新兴的公共卫生领域不感兴趣,更热衷于周游世界和探险。因此,他最终抛下巴斯德研究所的前途,成为一艘法国远东邮船公司的无足轻重的船上医生。他在越南上岸后,四处游历,在印度发现了一处疗养胜地,这就是大叻市的来历。
当他听说香港爆发
黑死病疫情后,作为巴斯德的“弟子”,耶尔森希望到香港研究黑死病的病因,给微生物致病说添砖加瓦。但越南总督坚持他必须得到巴黎方面的许可,才支持他前往疫区。在友人的协助下,最终他得到了
巴斯德研究所的授权。
六月十六日,到达香港的次日,耶尔森拜访了劳森医师,但劳森不太在意这个“不务正业”的浪子。北里是科赫的得意门生,而耶尔森实在很难被看做是巴斯德研究所的正式人员。并且劳森认为,北里小组已经找到黑死病病原体了,因此他对耶尔森没有兴趣,甚至不许他解剖病人的尸体。对此,耶尔森自然非常沮丧,不过当他拜访北里小组的实验室时,发现他们竟然没有解剖明显异常肿胀的淋巴结,这可是诊断黑死病的关键症状之一。这让耶尔森感到也许机会还依然存在,也许日本人根本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原体。
耶尔森铤而走险,贿赂了看守太平间的英国士兵。从淋巴结的脓液中,他观察并鉴别出
鼠疫杆菌。它和北里小组所发现的细菌有所不同,这个发现让他有底气找法国领事出面,直接向港督要求解剖病人尸体的权力。六月二十三日,耶尔森终于取得正式公文,他将和日本小组平分尸体的解剖权。耶尔森再接再厉,他很快证明,老鼠和这次瘟疫的关系,虽然他最终没有开发出对抗鼠疫的疫苗,但他成功制备出抗鼠疫的血清,可以治疗鼠疫,这在抗生素问世前,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为了表示对巴斯德的敬意,耶尔森将他发现的病菌,称为鼠疫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pestis),不过,如今医学界为了纪念耶尔森的功绩,将此病原体称为
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
今天的医学,当然远胜于上个世纪初期。但这并不等于说,鼠疫不会再度对我们的文明构成威胁。事实上,这种通过啮齿类动物和跳蚤传播的致命疾病,由于我们不可能将啮齿类动物灭绝,鼠疫也许还将继续伴随着人类文明前行。目前在非洲等
第三世界国家中,鼠疫直到今日也依然在或大或小的范围内传播。比如,1994年的印度苏拉特市,就发生过突发流行事件。由于控制不力,最终导致876人患病,54人死亡,由此带来的恐慌以及国际性的封锁,导致其
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30亿美元。
据我国卫生部的鼠疫防治
十一五规划,我国鼠疫疫源地分布在19个省(区),286个县(市、旗),疫源地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十五”期间,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青海、甘肃和内蒙古7省(区)43县次发生人间鼠疫206例,死亡24例。并且随着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鼠疫疫源地数量还在扩增之中。在缺乏真正可靠的鼠疫疫苗的情况下,鼠疫的防治工作,依然是一件不可轻忽的公共卫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