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流脓
病症名称
耳流脓(otopyorrhea)也称为耳漏,为耳病常见症状。耳流脓时,应注意分泌物的性质、量多少及有无臭味等以作鉴别。大多数的耳流脓,由中耳病变引起。耳内流脓多为中耳炎的表现。可伴有全身不适、烦躁不安、内耳剧烈疼痛、听力衰退;耳痛在咀嚼、张口或打呵欠时疼痛加重、耳呜等症状。治疗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酌情服用镇静、止痛剂。
病因及常见疾病
1.外耳疾病
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疖、外耳道霉菌病,以及继发于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异物等的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的良性(如乳头状瘤)及恶性肿瘤也可引起外耳道溢液。
2.中耳疾病
大疱性鼓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各种类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核、中耳癌等。
3.其他疾病
如脑脊液耳漏、开口于外耳道的瘘管感染等。
鉴别诊断
耳流脓时,注意鉴别脓的性质、多少及有无臭味等。如果是外耳道炎,会有水样分泌物。外耳道疖破溃后,有少量血脓性分泌物流出。大多数的耳流脓,是由中耳病变引起的(外耳道无黏液腺,故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时提示病变在中耳,或不仅在外耳道)。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会有较多的黏性或黏脓性分泌物流出。慢性中耳炎病变局限于中耳黏膜时,分泌物多呈黏脓性,无臭味。病变涉及中耳乳突骨质时,分泌物呈黏脓性、脓性或杂有白色皮屑,有臭味。
检查
如疑有中耳乳突病变应行CT检查;怀疑脑脊液耳漏应检查液体的糖含量并进行颅底CT检查;如发现中耳有新生物应及早进行活检。脓性分泌物应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治疗原则
中耳炎应及早治疗,控制感染,避免急性转慢性,以免并发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疾病。若耳内脓液带血,不能以炎症解释时,应注意有无肿瘤的可能。
如由外耳道炎引起的耳流脓,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服用镇静、止痛剂。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不宜涂得太厚。
如由中耳炎引起的耳流脓,可选用抗生素或合成抗菌药,如急性期可用头孢类、小儿可用氨苄青霉素,或者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作短期治疗。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3 05:41
目录
概述
病因及常见疾病
鉴别诊断
参考资料